收到很多大三同学的私信:"学姐,暨大新传保研到底要准备哪些材料?""推免面试真的会问专业课吗?"作为去年刚上岸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保研那些事儿。

先划重点:2025年保研er要特别注意这两个时间节点!一是每年5月份各学院会发布夏令营简章(去年是5月18日官网公告),二是推免系统开放时间通常在9月28日。记得去年我们专业有个学霸,材料都准备好了,结果把推荐信日期写错,硬是错过了第一批审核,你说亏不亏?

材料准备方面,给大家列个必备清单:

1. 前五学期成绩单(教秘处盖章)

2. 英语六级成绩单(建议刷到550+更稳妥)

3. 个人陈述(重点突出科研经历,别写学生会那些)

4. 代表性论文1-2篇(课程作业也行,但要有理论框架)

5. 获奖证书扫描件(国家级奖项放前面)

说到面试,去年我们组被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

"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的短视频现象"

"读过哪些专业书籍?"

"研究生阶段想研究什么方向?"

建议提前准备好1分钟、3分钟两个版本的自我介绍,重点说科研经历和获奖情况,千万别把时间花在个人爱好上。

别忘了想报新媒体方向的同学们,可以多关注下暨大新开的智能传播实验室。去年面试时有个同学提到参与过数据可视化项目,当场就被导师要了联系方式。平时多看看《现代传播》《新闻大学》这些期刊,面试时绝对用得上!

暨南大学新传保研面试常见问题有哪些?

暨南大学新传保研面试常见问题有哪些?

一、个人经历类:别光背简历,讲点实在的

老师最爱从自我介绍里挖细节。比如你提到“在校园媒体做过主编”,八成会追问:

“当时策划过最满意的选题是什么?怎么操作的?”

“团队意见不合时,你是怎么协调的?”

建议提前准备3个能体现专业能力的“故事片段”,用“背景+行动+结果”的结构讲清楚。比如某次采访被拒,你通过人脉辗转联系到关键人物,说一千,道一万稿件被转载的经历。

二、专业基础题:别只顾背理论,得会“用”

暨大老师特别看重应用能力。比如问到“沉默的螺旋”,可能会结合近期热点:

“用这个理论解释某明星粉丝控评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这个理论还适用吗?”

复习时别死磕课本,多关注学院导师论文方向(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城市形象传播),把经典理论和本土案例结合着准备。

三、研究方向题:千万别打太极

“未来想研究什么方向?”这个问题年年必考。注意三点:

1. 方向要具体:别说“想做新媒体研究”,要说“短视频平台的乡村叙事研究”

2. 关联学院特色:提前查导师课题,比如国际传播、华侨华人传播

3. 展示准备度:“我已经整理了近三年《对外传播》期刊的相关论文,发现...”

四、热点分析题:别当复读机

去年有同学被问到“如何看待东方甄选直播走红”,高分回答的共同点是:

多维度拆解:从知识付费转型、人设打造、供应链管理多角度分析

体现批判思维:比如“董宇辉个人IP与公司运营的潜在风险”

结合本地案例:可以对比广东本土的“广东夫妇”等主播特点

五、英语问题:别怕口音,重逻辑

英语环节通常是日常题+专业题:

日常题:“为什么选择暨大?”“介绍你的家乡”

专业题:“谈谈数据新闻发展趋势”(提前准备10个专业名词英文表述)

重点不是词汇多高级,而是能用简单句把观点说清楚。每天对着镜子练2个问题,录音纠正卡顿点。

六、模拟面试:别闭门造车

建议组队模拟时重点练:

1. 眼神管理:回答时轮流看不同老师,别总盯着某一位

2. 抗压测试:让队友故意打断追问“能不能再具体点?”

3. 时间控制:重点问题答满2分钟,简单问题30秒收尾

有条件的可以找往届学长姐做模拟,他们更清楚老师偏好。

亲情提示个小细节:去年面试现场有同学被问到“读了什么非专业书籍”,千万别掉进“假大空”的坑。比如读《乌合之众》,可以聊“书中对群体极化的描述,让我反思社交媒体中的情绪传播现象”——把兴趣和专业洞察结合,老师最爱这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