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大三学生的私信:"学长,我现在有推免资格但想考公,2025年会不会太冒险?"作为经历过保研和考公双重考验的“上岸人”,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句大实话:2025年的考编形势确实特殊。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1300万人,创历史新高。而国考岗位连续3年稳定在3.7万左右,这意味着平均350人竞争1个岗位。但别慌,我整理了5条实用建议:
第一招:保研资格别急着放弃。现在很多高校允许保留推免资格参加公考,比如某985院校去年就有23名学生通过"保研+考公"双线操作。建议去教务处问清楚政策,说不定能争取到半年缓冲期。
第二招:公考备考要打时间差。别等大四开学才准备,现在就得开始。我当年用"3+2复习法":每天3小时系统学习行测申论,2小时刷时政热点。推荐关注"半月谈"和"学习强国"的每日推送,很多素材直接能用在大作文里。
第三招:选岗要会看风向标。2025年有个新趋势——基层岗位扩招30%,特别是乡村振兴类岗位。别盯着省直机关不放,像某同学去年报考乡镇司法所,笔试135分就进面了,比同市区的岗位低了整整15分。
第四招:面试准备要带"烟火气"。考官最烦模板化回答,去年省考有道题:"菜市场改造引发商贩不满怎么办?"有位考生直接掏出手机展示自己调研时拍的现场照片,当场拿下考场最高分。
第五招:做好保底方案。认识个学妹同时准备选调生考试和银行校招,对了选调生差0.5分落榜,却通过银行管培生项目拿到了省会城市的offer。记住,鸡蛋永远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回答最关键的问题:放弃保研考公值不值?我的建议是:如果家在本省且职业规划清晰,值得冲;如果追求学术发展或想进企业,建议谨慎。有个血泪教训:隔壁班学霸放弃保研冲击部委岗位,结果面试被刷,对了只能去民办高校当辅导员。
2025年保研失败后,考编和留学哪个更靠谱?
一、先看现实条件:家里经济咋样?
留学和考编最大的区别,首先在“钱”上。
留学的花销不用多说,英美澳加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少说30万起步,如果是热门专业或者大城市,50万都可能打不住。家里如果没点底子,或者需要卖房借钱,压力会非常大。
考编就完全反过来,几乎是“零成本”。笔试资料网上几十块能买齐,面试报班的话几千到一万多,和留学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如果家里条件一般,或者不想给父母添负担,考编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 但如果家里支持,或者能申请到奖学金,留学这条路确实能开阔眼界,尤其是理工科、商科这些就业回报率高的专业。
二、时间成本:你耗得起吗?
考编的竞争有多激烈? 举个例子,2023年某二线城市小学教师岗位,报录比超过100:1。很多人全职备考一两年才上岸,甚至有人考了四五年还在坚持。
如果选择考编,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尤其是热门岗位(比如公务员、教师编),上岸时间完全看运气和实力。
留学的时间线相对明确。如果2025年保研失败,立刻准备语言考试和材料,最快2026年秋季就能入学。硕士1-2年毕业,回国后学历直接提升一个档次。对于急着拿学历找工作的人来说,留学更像是一条“快车道”。
个人觉得:想早点进社会赚钱,留学更快;能接受慢慢考,求稳定,就选考编。
三、未来就业:你要的是“铁饭碗”还是“高上限”?
考编的最大优势就是稳定。一旦上岸,只要不犯大错,基本能干到退休。工资虽然不算高,但福利齐全,压力小,适合追求安稳生活的人。
留学的回报则更看个人能力和行业。比如计算机、金融这些领域,海归硕士进大厂或投行,起薪可能直接碾压体制内。但如果是文科专业,回国后可能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甚至和国内毕业生竞争同一岗位。
这里有个关键点: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信心吗? 比如学计算机的,去国外刷个名校学历,回来进大厂概率很高;但如果是哲学、历史这类专业,可能考编反而更稳妥。
四、个人性格:你适合“闯”还是“熬”?
考编需要耐得住寂寞。每天刷题、背书、等公告,过程中可能无数次自我怀疑。但一旦上岸,生活节奏立马变慢,适合性格沉稳、不喜欢折腾的人。
留学更适合“主动型人格”。在国外一切靠自己,租房、选课、社交、找工作……甚至要面对种族歧视、语言障碍这些现实问题。但如果能扛过去,个人成长会非常快,尤其是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
举个真实例子:朋友A考编三年上岸,现在每天准点下班,周末钓鱼遛狗;朋友B留学回国后进了外企,满世界出差,工资是A的三倍,但经常加班到半夜。没有绝对的好坏,只看你想要哪种生活。
五、政策变化:留个心眼!
考编:近几年体制内缩编的传闻不少,比如教师岗实行“退出机制”,公务员绩效调整。虽然短期内“铁饭碗”不会砸,但未来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留学:国际关系变化、海外学历认可度(比如某些单位明确优先国内985)、留学生落户政策……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回报。
建议:做决定前多查最新政策。比如想考教师编,看看目标城市三年招聘人数;想留学,关注教育部对海外院校的认证名单。
六、极端情况:能不能两手抓?
理论上可以,但非常难。
考编需要全力备考,笔试面试时间灵活度低;
留学从考语言、写文书到办签证,至少占用大半年精力。
如果非要尝试,建议“主攻一个,顺带另一个”。比如以考编为主,同时申请留学保底(选择申请门槛低的学校),或者反过来。
对了说点大实话
家里有钱+想拼高薪:优先留学,尽量冲名校热门专业;
经济一般+求稳:死磕考编,选竞争小的岗位(比如偏远地区、冷门单位);
还没想清楚:先找工作攒经验,骑驴找马最保险。
记住,保研失败不是终点,只是换条路重新开始。 身边有太多人没读研反而混得更好,关键是想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咬牙走下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