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交大在读研究生吃饭时聊到,不少学弟妹手握推免资格却卡在专业选择上。今天就给大家盘一盘2025年上海地区保研的"黄金赛道",这些专业竞争压力小但含金量不减,特别适合想稳妥上岸的同学。
先说今年新趋势,复旦新开的"智能材料与器件"专业,首年招生就有15个推免名额。隔壁同济的"碳中和工程"专业更夸张,30个保研名额实际只录了23人。我特意查了去年录取数据,这类交叉学科普遍存在"信息差",很多学生压根不知道这些新开专业。
重点来了!经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这5个专业最值得关注,
1. 华东师大"教育数据科学"(连续2年未招满)
2. 上海大学"数字文创管理"(企业定向培养项目)
3. 东华大学"智能纺织工程"(导师手里握着3个空缺名额)
4. 上海中医药大学"AI+中医诊断"(接受跨专业保研)
5. 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直通)
我强调一点三点变化,今年上海推免新增"科研潜力评估",简单说就是看你的课题设计能力;部分专业取消笔试改作品集审核;还有个小窍门——关注各校新成立的研究院,这些单位往往有隐藏名额。
建议准备材料时重点突出,①参与过实际项目操作②有持续性的研究方向③至少掌握一门数据处理工具。去年有位同学靠一份垃圾分类算法的课程作业,就拿到了交大环境工程的预录取。
上海保研导师联系话术模板
如果你正在准备上海高校的保研,联系导师绝对是关键一步。但很多同学要么不敢开口,要么把邮件写得像“小作文”,说一千,道一万石沉大海。今天咱不整虚的,直接分享接地气的沟通技巧和真实话术模板,帮你高效“拿下”导师的好印象!
一、联系前先做足这3件事
1. 摸清导师研究方向
别一上来就群发邮件!去学院官网、知网搜导师近3年的论文,重点看TA在做什么课题。比如发现导师在搞“人工智能+医疗”,你可以在邮件里提一句,“您关于AI辅助诊断的研究对我启发很大……”
2. 选对联系时机
保研夏令营前1个月是黄金期!太早导师可能不确定招生名额,太晚可能被其他同学“占坑”。如果是9月推免,建议6-7月先发第一封邮件探路。
3. 准备个人材料
除了简历和成绩单,附上一份500字左右的“研究兴趣说明”(PDF格式)。重点写你做过哪些相关项目/竞赛,别堆砌奖项,要说清楚“我能为导师的课题做什么”。
二、邮件模板,照着改就能用
标题,【保研自荐】XX大学XXX-申请攻读您2025级硕士
正文,
尊敬的X老师,
您好!
我是XX大学XX专业的XXX,目前专业排名X/X,已获得本校推免资格。了解到您在(具体研究方向,如,智能算法优化)领域有深厚积累,希望能有机会加入您的团队深造。
【突出匹配点】
【表达诚意】
附件中是我的简历和学术成果摘要。如果您方便,能否给我一个汇报学习计划的机会?我的联系方式,手机XXX,微信XXX。期待您的回复!
学生,XXX
2024年X月X日
三、微信/面谈加分技巧
如果导师回复邮件并给了联系方式,记住这3个原则,
1. 微信第一句话
别发“老师好,我是XXX”就没了!建议,“X老师好!我是今天给您发邮件的XX大学XXX,感谢您添加我!您在忙XX课题吗?(提一个具体问题)”
2. 面谈前的准备
3. 被问到科研规划
千万别回答“我还没想好”!参考话术,“我目前对(具体小方向)比较感兴趣,比如您在XX论文中提到的(某方法)。如果能继续研究,我想尝试结合(某技术)解决(某问题),不过还需要您多指导。”
四、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导师一直不回邮件怎么办?
一周后发跟进邮件,标题加【提醒】。如果仍无回复,建议换备选导师,别死磕。
Q,能不能同时联系同校多位导师?
不建议!如果被问起“是否联系过其他老师”,可以答,“我优先联系了您,因为(研究方向匹配的原因)。”
Q,导师约了线上会议,要准备PPT吗?
准备5分钟精简版!重点展示,①专业能力(用数据说话);②对导师课题的理解;③未来2年的研究设想(列出1-2个可行性高的点子)。
五、特别注意事项
1. 邮件别用QQ邮箱
优先选学校edu邮箱,其次是163、Outlook。
2. 避开这些雷区
写“我对您的研究领域很感兴趣”→太笼统!
附件超过10M→可能被当垃圾邮件!
周末早上8点发邮件→导师可能没空看!
3. 跟进频率
如果导师说“保持联系”,每隔1个月汇报一次新进展(比如竞赛获奖、论文录用),刷存在感的同时展示成长。
学姐提醒一句,真诚比套路更重要!导师们见过太多模板化邮件,能打动人的永远是“你对学术的认真劲儿”。用好话术框架,但别照搬,结合自身情况调整细节才是王道。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