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在问,"听说2025年保研要取消笔试了?"这事儿确实引起了不小讨论。作为经历过保研的“老江湖”,我专门跑了三所高校的教务处,跟招生老师聊了聊实际情况。

我明告诉你,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文件说要取消笔试。但今年确实有几个新动向值得注意。比如某985高校悄悄把专业笔试改成了文献阅读考核,还有双非院校把面试权重提到60%。这说明考核方式正在向"软实力"倾斜。

根据教务处老师透露,未来可能呈现三个趋势,一是理工科保留基础能力测试,但会融入实验操作;二是文科更侧重学术潜力评估,可能用读书报告代替试卷;三是所有专业都会加强面试深度,特别看重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要应对这些变化,建议做到这三点,第一,平时多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可展示的成果;第二,养成文献阅读习惯,学会快速提炼观点;第三,每周做次模拟答辩,训练逻辑表达能力。就像去年上岸清华的张同学说的,"现在教授更关注你怎么思考问题,而不是标准答案。"

保研笔试取消后,如何准备面试?

保研笔试取消后,如何准备面试?

不少高校宣布取消保研笔试,直接通过面试选拔学生。消息一出,很多同学直呼“心里没底”——原本还能靠笔试分数拉差距,现在全得靠一张嘴“聊”进理想院校。别慌!作为带过三届保研生的老学长,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讲,面试准备到底该抓哪些重点。

一、先把专业书翻出包浆

笔试取消了,但面试官照样会变着法儿考你专业功底。上个月我带的学妹去某985面试,导师上来就让她在白板上推导公式,接着追问“这个定理在XX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

实操建议

1. 把专业核心教材从头到尾理三遍,第一遍通读划重点,第二遍整理知识框架图,第三遍对着目录口述章节逻辑。

2. 重点关注近三年专业领域顶刊论文,特别是你心仪导师团队发的文章,把摘要和结论部分吃透。

3. 准备3-5个“万能案例”,比如课程设计、竞赛项目,确保每个案例都能体现你解决专业问题的思路。

二、把经历变成“故事会”

去年有个机械专业的同学让我印象深刻。他讲到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时,不是列数据摆成绩,而是说,“为了减重0.5公斤,我们团队连续三周凌晨两点在实验室测材料,说一千,道一万发现食堂不锈钢餐盘的强度居然达标……”当场就有导师笑出声,后面提问环节明显气氛轻松很多。

避坑攻略

切忌罗列奖项,把“国奖+大创+论文”换成“大二跟着师兄做实验,偶然发现数据异常,后来这篇发现发在了二区期刊”

准备1分钟精简版和3分钟完整版自我介绍,根据面试剩余时间灵活切换

提前预设10个刁钻问题,比如“如果项目和课业冲突怎么办”“这个研究方向失败了怎么办”

三、摸清导师们的“小心思”

某985教授私下说过,“面学生就像找对象,得看气场合不合。”去年有个报材料学的男生,面试时特意提到看过导师团队在《Nature》上的论文,还问了句“您觉得这个成果对柔性电子器件量产有什么启发”,直接让原本严肃的导师打开了话匣子。

关键动作

1. 上学院官网扒导师信息,重点看近五年研究方向变化,比如从“纳米材料”转向“新能源存储”

2. 混进目标院校的考研群,很多在读研究生会分享导师最新动态,比如在申请什么项目

3. 准备三个有深度的提问,别问官网能查到的,可以试试“课题组目前遇到的最大技术瓶颈是什么”

四、把宿舍变成演练场

我认识个面霸,保研前两周拉着室友玩“角色扮演”,让室友随机扮演严厉型、和蔼型、冷漠型导师,专门训练突发情况应对。后来他在浙大面试时遇到压力测试,面对导师连环追问依然能稳住节奏。

特训方案

对着手机摄像头练表情管理,注意眼神别乱瞟,保持适当微笑

用录音软件抓口头禅,把“然后...然后...”换成“因此”“由此可见”

找不同专业同学当听众,让他们随时打断提问,训练临场反应

五、别在细节上栽跟头

去年某TOP5高校面试现场,有个女生穿着oversize卫衣就来了,结果被导师提醒“以后进实验室不能穿这么宽松”。还有个男生简历上写着“精通Python”,结果被要求现场写段代码时卡了壳。

必查清单

1. 正装不一定穿,但避免破洞裤、短裙、夸张首饰

2. 打印10份简历备用,附上二维码链接个人作品集

3. 提前半小时到考场,熟悉厕所、休息室位置

4. 手机调静音,但记得带充电宝——去年有人因为手机没电错过录取通知

现在就开始对着镜子练起来吧!面试本质上就是一场信息战,谁准备得更细、更真、更活,谁就能在20分钟内抓住导师的心。记住,真诚永远比套路管用——去年上岸清华的学弟说,当他坦言“虽然我没发过顶刊,但每个暑假都在实验室摸爬滚打”时,三个导师同时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