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大三同学私信问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保研情况。作为去年成功推免的学姐,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说说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官网不会写的"潜规则"。
先说硬性条件。重大新传推免最看重专业排名,前10%比较稳。但去年有个排名第3的同学落选,问题出在科研经历上——他交的论文是课程作业改的,答辩时被评委老师当场指出逻辑漏洞。建议大家至少准备1篇独立完成的实证论文,哪怕是未发表的也行。
材料准备有3个关键点,一是个人陈述要突出"在地性",比如结合重庆本土媒体案例;二是推荐信最好找有重大背景的老师写;三是作品集别搞成花架子,短视频作品比长论文更讨喜,去年有个同学用3个1分钟vlog展示专业能力,直接拿到导师内推名额。
面试环节有隐藏加分项,他们特别关注学生对行业热点的理解。今年有个同学被问到"如何看待李子柒停更事件",她不仅分析了MCN机制,还结合重庆本土网红经济案例,对了拿了面试最高分。建议大家多关注华龙网、上游新闻等本地媒体的新媒体实践。
学姐提醒两个时间节点,每年6月底官网会悄悄更新导师名单,这时候联系成功率最高;9月预推免系统开放前,一定要去虎溪校区踩点,很多同学因为不熟悉教学楼位置迟到影响状态。
重庆大学新传保研面试常见问题
想要顺利通过重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保研面试,提前了解老师常问的问题,绝对是“必做功课”。作为经历过这场面试的““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高频问题和应对小技巧,帮你少走弯路,轻松应对。
一、老师最爱问的“基础题”
1.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学术背景和实践经历”
2. “为什么选择重庆大学新传学院?”
切忌回答“学校名气大”这种空话!提前做功课,了解学院的研究方向(比如媒介融合、区域传播等),提到某位导师的研究领域,或者学院特色项目(如实践基地、学术论坛)。比如,“我对智能传播方向很感兴趣,了解到学院在算法推荐伦理方面的研究很前沿……”
3. “读过哪些专业相关的书籍或论文?有什么启发?”
别只提教材!选1-2本经典著作(如《乡土中国》《娱乐至死》)或近年的权威论文,结合具体观点谈自己的理解。举个例子,“我读了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对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脉络有了新认识,尤其反思了技术决定论在当下的局限性……”
二、容易踩坑的“进阶问题”
4.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研究课题,你会关注什么方向?”
这个问题考察学术敏感度。避免空泛的“新媒体”“短视频”这类大方向,要具体到细分领域。比如,“我想研究乡村老年人使用短视频平台的情感互动模式”,或者“成渝地区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策略差异”。
5. “你如何看待某某热点事件?(如AI生成内容、网红现象等)”
老师想考察你的思辨能力。回答时别站队,多用专业理论分析。比如谈到“网红探店乱象”,可以结合议程设置理论,讨论平台算法如何影响内容生态,再提出治理建议。
6. “你的未来研究计划是什么?”
别只说“继续深造”这种套话!结合学院优势方向,给出具体规划。比如,“我希望在健康传播领域深入探索,尤其是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未来计划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三、小细节也能加分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别用“勤奋”“好学”这种万能答案!结合实例,比如“数据分析能力强,曾用Python处理过社交媒体舆情数据”,或者“跨学科背景,本科辅修心理学,能结合认知理论分析传播效果”。
“你有什么缺点?”
坦诚但别自爆短板!可以说“有时过于追求细节导致效率下降,正在学习时间管理方法”,同时强调改进措施。
“如果这次没通过,你会怎么办?”
别慌!表现出积极态度,“我会复盘面试表现,继续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关注学院动态,争取下次以更好的状态申请。”
四、“上岸人”的真心话
1. 别迷信标准答案
老师更看重思维过程,而不是答案是否“正确”。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诚实地表示“目前了解有限,但我的初步想法是……”。
2. 准备一份“隐形简历”
梳理本科期间做过的课程作业、小组报告甚至读书笔记,这些都可能成为提问素材。比如你交过一份短视频策划案,老师可能会追问,“如果现在让你优化这个方案,你会调整什么?”
3. 练好“说话”的基本功
回答时避免“嗯…哈…”口头禅,语速别太快。可以找同学模拟面试,用手机录下自己的表现,回放时重点观察表情和肢体语言。
学姐提醒一句,面试时穿着整洁大方,提前调试好网络(如果是线上面试),保持微笑和眼神交流。重庆大学的老师都很亲切,放轻松,把面试当成一次学术交流,效果反而更好!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