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不少福州大学的同学通过保研进入复旦,但2025年的推免政策有些新变化。我专门采访了去年成功保研复旦的两位学姐,结合最新文件整理出这份接地气的攻略。
首先看硬指标,前五学期成绩必须稳定在专业前15%,六级520分以上是隐形门槛。计算机学院的李学长提醒,"今年新增了科研潜力评估分,哪怕没有发表论文,跟着导师做项目也能加分。"
材料准备要抓住三个关键点,
1. 个人陈述避免写"学习能力强"等空话,用具体案例,"主持省级大创项目,完成污水处理模型搭建"
2. 推荐信要找对自己熟悉的教授,别盲目追求大牛
3. 获奖证书扫描件按国家级-省级-校级的顺序排列
复试环节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专业课问答会从基础知识延伸到学科前沿,比如环境工程专业可能会问"双碳目标下的污水处理新技术";二是小组讨论要把握发言节奏,切忌抢话或沉默。
时间节点要记牢,
6月底前完成夏令营报名
9月10日推免系统开放
9月28日填报志愿(今年新增平行志愿功能)
去年成功上岸的王学姐分享,"复旦导师特别看重跨学科能力,我辅修的城市规划课程在面试时成了加分项。"准备保研的同学可以针对性选修相关课程。
学姐提醒,今年复旦部分专业缩减了推免名额,建议同时准备2-3所目标院校。材料提交前务必找往届学长学姐把关,他们最清楚审核老师的偏好。
保研面试中导师最反感的5种回答
1. “我特别热爱科研,但没具体做过项目”
导师内心OS,光喊口号不干活?
嘴上说“喜欢科研”,手上却没成果,就像相亲时说“我人好”但拿不出实际行动一样。导师更想听你讲具体经历,比如参与过哪个实验、解决过什么问题。哪怕是小课题,只要说清操作细节和个人收获,都比空谈“热爱”强十倍。
正确姿势,“大二跟着学长做过XX方向的文献整理,发现某研究方法有优化空间。后来在课程设计中尝试改进,虽然结果不完美,但个人觉得了三点经验……”
2. “我没什么缺点,就是太追求完美”
导师内心OS,又来这套“凡尔赛式谦虚”?
把缺点包装成优点,导师早就听腻了。与其耍小聪明,不如坦诚说短板+补救措施。比如,“我刚开始写论文时逻辑不够清晰,后来通过拆解10篇优质文献,个人觉得了一套梳理框架,现在进步很明显。”
关键点,缺点要真实,但必须附带你的改进动作。
3. “这个方向我不太懂,但我可以学”
导师内心OS,啥功课都不做就来面试?
保研不是高考,导师招的是“能上手干活”的人。如果连课题组的基础方向都不了解,一句“我可以学”显得既没诚意也没能力。
“躲雷”门道,提前查导师近三年的论文,哪怕看不懂全部,也要能说出一两个研究关键词。比如,“我看您团队关注XX技术的应用,我之前在XX课程中接触过类似案例,想深入探究它的底层原理。”
4. “我选择读研是因为就业压力大”
导师内心OS,合着我这儿是避风港?
虽然现实方面不可避免,但导师更希望招到对学术有热情的学生。直接甩锅给“就业难”,会让对方担心你遇到困难就摆烂。
高情商回答,把现实和兴趣结合。例如,“行业发展对XX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我想通过读研系统提升专业能力,未来既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探索理论突破。”
5. “我的未来规划是听导师安排”
导师内心OS,这孩子没主见哈……
“听话”不等于“好学生”。导师想要的是有想法、能独立探索的队友。完全把规划推给导师,反而让人觉得你缺乏目标感。
加分思路,给出阶段性规划,比如,“第一年夯实基础,主攻XX方法论;第二年结合课题组方向开展实验,争取发一篇一作;第三年深化研究,同时协助师弟师妹过渡。”
学姐提醒一句,保研面试的核心是真诚+准备。别玩套路,但也别偷懒。导师问的每个问题,都是给你机会展示“为什么选你”。把话说到点子上,比天花乱坠的漂亮话管用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