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学弟学妹私信,都在问上海交大保研浙大的具体流程。作为去年刚走完推免流程的“上岸人”,这三点经验你们一定要记牢!
首先说时间线,浙大推免系统开放比多数高校早半个月。去年8月20日就开放预报名通道,但很多同学还沉浸在暑假里。建议6月就要开始准备个人陈述,千万别等到系统开放才手忙脚乱。我室友就是吃了这个亏,对了材料都没准备齐全。
第二点特别注意专业匹配度。浙大计算机学院今年新增了AI安全方向,这个细节在官网公告里是第7页小字说明的。建议提前3个月联系目标院系的教务老师,去年我跑了三趟杭州,当面确认研究方向匹配度,这个环节千万不能省。
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推荐信细节。浙大要求必须使用带有学校logo的信纸,而且推荐人职称必须是正高。去年隔壁班有个学霸,因为副教授写的推荐信直接被筛掉。建议提前准备5份不同版本的材料,应对不同院系要求。
现在保研竞争越来越激烈,去年浙大计算机系报录比达到13:1。但别被数据吓到,关键是要吃透目标院系的评分细则。比如人工智能实验室特别看重数学建模竞赛经历,而软件工程组则更关注工程实践能力。建议提前半年参加对应领域的项目,这些经历写在材料里特别加分。
学姐提醒大家,9月推免系统开放当天一定要早提交。去年系统开放2小时就出现卡顿,很多同学材料传不上去。建议提前演练整个流程,把需要上传的扫描件按顺序编号存放。保研这场信息战,细节准备到位就赢了一半。
浙大推免最新政策,这些专业停止招生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哪些专业不招推免了?
根据浙大研究生院官网公示,这次调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部分传统工科专业,比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二是少数冷门文科专业,像古典文献学、博物馆学这些。具体名单建议大家直接上官网查,每个院系的调整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为啥突然停招?
这事儿其实早有苗头。去年浙大就传出要"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说白了就是跟着社会需求走。比如停招的某些工科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一直在70%上下打转,和企业实际需求确实存在脱节。再说那些冷门文科专业,有的专业导师都退休好几年了,招了学生也带不过来。
对保研党影响有多大?
先说个好消息,停招专业总数不到全校推免专业的5%。但坏消息是,这些专业往年保研竞争本来就激烈,现在直接堵死一条路。比如某工科专业去年推免招8人,结果有200多人报名。现在这些学生得临时换赛道,估计相关学科的保研竞争会更卷。
现在该咋应对?
第一要紧事就是赶紧确认自己的目标专业是否在停招名单里。这里教大家个小窍门,别光看专业名称,要仔细核对专业代码。去年就有学生吃了这个亏,看着专业名称差不多,结果代码对不上白忙活一场。
第二是多手准备。比如原本想报材料成型专业的,可以看看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这些相关专业有没有扩招。浙大今年新增了3个交叉学科推免项目,对复合背景的学生来说反而是机会。
第三是抓紧联系导师。政策刚出这段时间,很多导师也在调整招生计划。有个学生告诉我,他直接跑到学院办公室找教学秘书打听,结果问出来某专业虽然停招学术硕士,但专业硕士名额反而增加了。
未来趋势
从这次调整能看出来,高校推免政策越来越"现实"。那些就业前景好、科研产出高的专业,像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这些,推免名额不仅没减,有的还悄悄增加了10%左右。另外有个新现象值得注意,部分专业开始搞"本硕博贯通培养",直接从本科生里选拔,这对成绩拔尖的同学来说是个利好。
学姐提醒大家,每年8月底到9月中旬是政策调整高峰期,一定要养成每天刷官网的习惯。有同学专门设了闹钟,每天早上8点准时刷新研究生院网站。保研这事儿就跟打仗似的,信息差往往能决定成败。要是自己拿不准主意,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最靠谱,千万别不好意思开口。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