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到底要不要复试哈?"作为经历过推免全流程的学姐,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真实情况。
首先明确告诉你,90%的学校保研都要复试!尤其是985/211院校,基本都要经过复试筛选。去年我带过的一个学妹,专业排名第一,结果在复旦的推免复试中被刷下来,就是吃了不了解复试流程的亏。
保研复试一般集中在9-10月,主要考察三方面,
1. 专业面试,教授会针对你的科研经历提问,比如你主持的大创项目细节
2. 英语考核,常见的是文献翻译+英语问答,某TOP5高校甚至会让你用英文讲专业课
3. 综合素质,去年北航有个学生因为项目答辩时PPT卡顿被扣分
这里要提醒三点注意事项,
部分学校会有"预复试",比如中科大在夏令营期间就会考核
专业笔试越来越少见,但清北的部分院系还在保留
提前联系导师非常关键!有个学弟就是在复试前见了导师,面试直接被问了准备过的课题
现在很多同学有个误区,以为拿到推免资格就稳了。实际上去年某985高校的推免淘汰率高达40%,主要栽在英语环节。建议提前半年准备专业英语,每天精读1篇英文文献摘要。
保研失败后,还有哪些补救方法?
一、抓紧时间备战考研
如果还想继续读研,考研就是最直接的“第二战场”。这时候拼的就是效率和心态,
1. 快速锁定目标院校,优先考虑专业课和保研复习内容重叠度高的学校,减少复习压力。比如原本准备保外校的同学,可以重点看看本校的研究生招生情况。
2. 找直系学长学姐取经,他们手里的真题笔记、导师偏好信息比网上资料更“香”。直接私聊问,“学长,您当时这门课怎么复习的?”大部分人都会热心帮忙。
3. 每天雷打不动刷题,高数英语这些公共课,每天至少各刷2小时。别纠结“能不能考上”,先把手头的《肖秀荣1000题》和《张宇30讲》啃透再说。
二、找工作积累经验
学历不是唯一出路,职场也能打怪升级,
校招别放过,很多企业秋招持续到12月,赶紧完善简历,重点突出科研项目或竞赛经历。HR更看重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考试多少分”。
实习转正有门道,如果之前有实习单位,直接联系带你的领导,“王哥,我现在能全职入职,您这边还有HC吗?”有时候岗位没挂出来,但内部招人更快。
中小厂也有春天,别只盯着大厂,一些细分领域的中小公司反而机会多。比如新能源、智能硬件这些赛道,对本科生更友好。
三、出国留学另辟蹊径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出国读研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1. 英国、香港赶得上,部分学校截止申请在次年3-4月,现在立刻准备雅思和文书还来得及。
2. 中介别乱选,找有成功案例的小工作室,费用可能比大机构低30%。重点看他们是否帮你“量身定制”文书,而不是套模板。
3. 攒点实践经历,抓紧做份实习或参加线上科研项目。比如有些海外教授开的网课,结课证书也能写进简历。
四、考公考编求稳定
想进体制的同学注意这些细节,
应届生身份金贵,国考、省考中很多岗位只限应届生报考,今年12月的国考必须抓住。
选岗要“曲线救国”,先报偏远地区或冷门岗位提高上岸率,后期再通过遴选调动。
行测狂练速算,资料分析题每天练20道,练到看一眼图表就能套公式,至少能提5分。
五、低成本尝试创业
适合有想法的行动派,
1. 从轻资产项目做起,比如做考研专业课辅导、校园二手平台、短视频代运营,投入不超过5000块。
2. 用好学校资源,很多高校给创业学生提供免费办公室、对接投资人。去就业指导中心晃一圈,可能有意外收获。
3. 小步试错别贪大,先在校内试水,比如在朋友圈卖手作甜品,跑通模式再扩大规模。
六、Gap一年再出发
如果实在没想清楚,停一停也不是坏事,
系统学门技能,Python、PS、短视频剪辑,这些硬技能学2-3个月就能接单。
做义工换眼界,像云南民宿打工换宿、保护海龟志愿者项目,既能放松心情,还能认识不同圈子的人。
调理身体状态,长期熬夜备考的同学,趁这半年把胃病、腰椎问题养好,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
保研失败不是终点,而是给了你重新选择的机会。关键是别躺平,哪怕每天只背20个单词、投3份简历,也比原地纠结强。路都是走着走着才清晰的,咱先动起来再说!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