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同学私信问,"广大的保研到底难不难?我这种情况有机会吗?"作为“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说说实情。根据2024年最新发布的推免政策,广州大学今年保研率预计将突破18%,比三年前足足涨了5个百分点。但别急着高兴,这里头藏着不少门道。
先说最重要的保研硬指标,
1. 绩点要稳在专业前15%(部分热门专业前10%)
2. 英语六级必须过500分(经管类专业建议550+)
3. 至少2项校级以上竞赛获奖
4. 参与过省级科研项目优先
这里要我强调一点,去年开始新增了"社会实践"考核项,要求提供10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证明。
但光达标还不行,想突围必须会"加分"。去年成功保研的李学长透露,他在大二就做了三件事,跟着导师发了一篇EI会议论文,拿下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还考了教师资格证。事实证明,这些证书让他的材料在评审时直接加满附加分。
关于大家最关心的专业差异,这里有一手数据,
计算机学院保研率22%(竞争最激烈)
土木工程保研率19%(名额逐年增加)
教育学方向保研率25%(但要求有支教经历)
特别注意今年新开的"人工智能+教育"交叉学科,首届保研率预计高达30%,非常适合有跨专业背景的同学。
“老江湖”血泪教训,
1. 大三上学期必须确定意向导师(很多导师提前一年确定推免名额)
2. 6月份就要准备好所有材料原件(去年有同学因疫情耽误公证)
3. 面试必问的三个问题,为什么选这个方向?你的科研经历?未来研究计划?
4. 找往届保研成功的学长要笔试真题(题型每年变化不大)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内部消息,2025年推免系统开放时间可能提前到8月底,建议大家暑假前就要完成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保研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三年马拉松,现在大二的同学就要开始规划了。
广州大学保研面试的10个高频问题清单
想要在广州大学保研面试中脱颖而出?提前了解高频问题并做好针对性准备是关键。下面是学长学姐们亲测整理的高频问题清单,结合真实经验给出实用建议,帮你少走弯路!
1.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
别光背简历!重点突出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经历,比如参与过的科研项目、学术竞赛或专业实习。举个栗子,申请计算机专业,可以提到你主导开发的某个小程序或参与的算法比赛成绩。时间控制在2分钟内,语速适中,眼神别飘忽。
2. 为什么选择广州大学继续深造?
千万别只说“学校名气大”!建议结合学科优势具体展开,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可提到“广大的减震控制实验室资源”,新闻传播专业可联系“大湾区媒体实践平台”。提前查导师研究方向,提一句“希望跟随XX教授深入探索XXX领域”会更亮眼。
3. 本科期间最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是什么?
避免笼统回答“拿了奖学金”。用“情境+行动+成果”结构,比如“大二带队参加数学建模赛,连续三天优化模型,最终提出XXX算法,获得省一等奖”。数据化成果更直观,比如“论文阅读量超过200篇”或“实验成功率提升40%”。
4. 如果研究方向与导师课题有冲突,你怎么处理?
别我就直接说“完全服从安排”!可以表达开放性态度,“我会先梳理导师课题与个人兴趣的交集点,比如XXX方向,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补充相关知识,争取找到两者的结合路径。”适当展现主动性,比如提出“定期汇报个人学习进展”。
5. 请用英语描述你的科研经历
提前准备3分钟英文版科研个人觉得,重点练专业术语发音。例如材料学专业要熟记“composite materials”“tensile strength”等词汇。如果卡壳,可以用“Let me rephrase that…”自然过渡。每天对着镜子练表情管理,避免僵硬。
6. 你如何看待的行业热点事件?
以申请专业为例,人工智能方向可聊“大模型落地应用的伦理争议”,环境工程可谈“新型污水处理技术突破”。观点不用标新立异,但要体现思考维度,比如从“技术可行性”“社会效益”两方面分析。切记提前查学校相关团队的研究动态!
7. 读研期间遇到压力如何调节?
少说“听音乐”“跑步”这类通用回答。试试结合学术场景,“我会用甘特图拆分任务进度,每周与同门互相复盘。遇到实验瓶颈时,先整理问题清单再预约导师讨论。”适当提到“利用广大心理辅导资源”会更接地气。
8. 你的研究计划/未来想做的课题是什么?
切忌空泛!参考导师近年论文方向,提出细化设想。例如,“希望在您关于柔性传感器的研究中,探索如何通过XXX材料改良信号稳定性问题。目前已初步完成文献综述,发现XXX技术路径可能有效。”记得留有余地,“具体方案还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9.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们吗?
别我就直接说“没有问题了”!准备两个有信息量的问题,
实践类,“请问本专业是否有与广汽研究院等企业的联合项目机会?”
学术类,“团队目前是否在开展XXX技术的中试阶段研究?”
避免问官网可查的基础信息。
10. 如果这次没通过,你会怎么办?
不要表现出消极态度!参考话术,“我会复盘面试中暴露的知识盲区,比如对XXX理论的理解不足,计划通过旁听研究生课程、参与校内课题组的开放实验来补足。同时关注后续补录机会,继续争取加入广大的平台。”
说一千,道一万的小提醒,提前一天到广大校园熟悉环境,文科楼附近的咖啡厅、理工科的实验楼位置做到心中有数。面试着装不用死板西装,整洁的衬衫+休闲西裤更显沉稳。带上纸质版简历和作品集,哪怕对方没说要求——去年就有学长因为现场递了项目Demo而逆袭成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