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好多法学弟妹的私信:"学姐,保研参考书单是不是越厚越好?""现在开始准备推免,哪些书能快速补短板?"作为经历过保研厮杀的老学姐,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法学保研书单的真相——去年我们专业保研率18%,但50%的人连基础参考书都没吃透!
▶ 先看这组数据(某985法学院内部统计):
保研面试中,80%的专业题源自5本核心教材
超半数考生因基础概念混淆被扣分
35%的考生在比较法分析环节翻车
这说明什么?盲目刷书不如精准吃透重点!我熬了三个通宵整理出这份"保命书单",照着读至少提分30%↓↓
1. 《民法总论》(朱庆育版)→每天啃10页
别被厚度吓到!重点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去年10所院校面试都考了表见代理案例分析。建议搭配最高院第18批指导案例同步看。
2. 《刑法总论》(张明楷第6版)→重点标记章节
把"犯罪构成体系"和"共同犯罪"这两章抄成思维导图。去年某top校笔试直接出了张教授的最新论文观点辨析题。
3. 《宪法学讲义》(林来梵)→随身口袋书
每天抽20分钟背基本权利保障条款,今年某校面试让当场对比德国基本法第1条和我国宪法第33条。
4. 《国际公法》(马工程教材)→搭配慕课看
重点掌握海洋法章节,今年南海仲裁案10周年,保不齐出热点分析题。推荐武大法学院免费的《海洋争端解决》公开课。
5. 《法理学导论》(舒国滢)→睡前精读
每天消化2个法学流派观点,去年有考生被要求用实证主义分析"高铁霸座案",直接懵圈。
6. 《中国法制史》(曾宪义)→利用碎片时间
把"唐宋变革期"和"晚清修律"做成时间轴,某985笔试考过"比较《唐律疏议》与《大明律》的继承关系"。
▶ 备考三大误区(血泪教训!)
① 切忌贪多:有个同学同时啃15本书,结果基础概念都没记牢
② 拒绝死记:去年面试考"用比例原则分析网约车监管",全靠理解运用
③ 及时更新:某考生还在用2018版刑诉法教材,直接答错认罪认罚新规
建议现在到9月这样安排:
6:30-7:30 背宪法条款+法制史时间轴
14:00-16:00 精读专业书+做案例批注
20:00-21:30 整理当日思维导图
每周日做1次模拟面试,找学长姐挑刺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保研拼的不是谁的书摞得高,而是谁把核心考点吃得透。我见过用3本书逆袭的清北大神,也见过抱20本书哭晕在厕所的考生。关键要会抓重点、会联系热点、会输出观点!
下期大家想了解:《法学保研面试10大高频送命题破解攻略》还是《二本逆袭五院四系的真实时间表》?评论区告诉我!
法学保研面试常见问题及应答技巧
一、个人情况类问题:别只说“喜欢”,得讲“为什么”
常见问题:
1. “为什么选择法学专业?”
2.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3. “本科期间印象最深的课程或老师?”
应答技巧:
避免假大空:别只喊口号“热爱法律”“追求正义”,老师更想听具体故事。比如:“大二参与法律援助社团时,帮一位农民工成功追讨欠薪,让我真正体会到法律对普通人的意义。”
用经历佐证能力:比如被问优势,可以结合模拟法庭经历:“我擅长团队协作,曾作为队长带领小组拿到省赛冠军,过程中协调队员分工、梳理辩论逻辑的能力得到了很大锻炼。”
二、专业基础类问题:别背法条,要“活学活用”
常见问题:
1. “谈谈你对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理解。”
2. “关注的法学领域热点是什么?”
3. “如何评价某部新修订的法律(如《刑法修正案》)?”
应答技巧:
理论+案例:比如回答“诚实信用原则”,先简述定义,再举现实案例:“比如网购中商家虚假宣传,平台依据《民法典》第五百条追究其责任,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关注行业动态:提前了解老师研究方向。比如面试民商法方向,可以聊聊《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的亮点;关注学术公众号(如“法学学术前沿”)获取最新资讯。
三、实践经历类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常见问题:
1. “你在实习/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2. “参与过哪些和法律相关的实践活动?”
3. “如果让你重新设计一次课题研究,你会改进什么?”
应答技巧:
用STAR法则:描述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例如:“在法院实习时(情境),我负责整理民间借贷纠纷案卷(任务),发现同类案件裁判尺度不一(行动),于是制作对比表格供法官参考,最终被采纳(结果)。”
突出反思能力:被问“如何改进课题”时,可以坦诚不足:“当时问卷样本量不足,导致结论普适性受限,未来会扩大调研范围,并增加访谈深度。”
四、压力测试类问题:稳住心态是关键
常见问题:
1. “如果你未被录取,你会怎么办?”
2. “你提到读过某本书,请复述作者的核心观点。”
3. “你认为自己刚才的回答有什么漏洞?”
应答技巧:
不卑不亢:面对“未被录取怎么办”,可以答:“我会复盘面试表现,针对性补足短板,同时准备考研或申请其他院校,但贵校一直是我的首选。”
诚实为上:如果被问住,别硬编。比如老师追问某本书细节,可以答:“这本书我读得较早,具体观点可能需要再确认,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探讨,比如书中提到……”
五、未来规划类问题:既要务实,也要有格局
常见问题:
1. “研究生期间打算如何规划?”
2. “未来想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
3. “有没有读博打算?”
应答技巧:
具体到方向:避免说“研究民法”,而是细化到“想聚焦合同编中的格式条款效力问题,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用户的权益保护”。
结合院校优势:提前查目标院校的强势领域。比如面试某校经济法学院,可以提:“贵校在反垄断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希望能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相关课题。”
对了叮嘱:这些小细节别翻车
1. 着装得体:不用穿正装,但避免卫衣、破洞裤。干净衬衫+休闲西裤最稳妥。
2. 语速放慢:紧张时容易说话像“连珠炮”,刻意停顿1-2秒再回答,显得更沉稳。
3. 带齐材料:哪怕通知里没要求,也备上简历、论文复印件,有时老师会临时询问。
4. 别踩雷区:比如被问“如何看待律师为犯罪嫌疑人辩护”,千万别答“这只是为了赚钱”,要从“保障程序正义”角度切入。
保研面试不是“考试”,而是一次展示真实自我的机会。与其纠结“标准答案”,不如把精力用在梳理自身经历、夯实专业基础上。对了送大家一句话:“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都会变成面试时的底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