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大三学弟学妹的私信:"东南大学推免同济到底怎么准备?"作为去年成功保研的老学姐,今天手把手教大家玩转2025年推免全流程。注意!今年政策有3个新变化,很多人已经踩了坑。

先划重点:推免材料准备要"三早"。去年有个同学绩点3.8却被刷,就是吃了时间差的亏。东南大学要求9月10日前必须提交的6项材料,建议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特别是专家推荐信,现在就要联系导师了,千万别等到暑假。

今年新增的预推免系统让很多同学懵圈。记住这个时间轴:3月联系导师→5月参加夏令营→7月预推免报名→9月正式推免。重点说下导师沟通技巧:邮件标题要写"2025推免申请-张三-东南大学",附件别超过5M,周三下午发送回复率最高。

复试环节的英语考核是重头戏。去年面试现场抽到专业文献翻译,建议每天精读1篇《Nature》相关领域摘要。悄悄告诉大家,同济医学院导师特别看重临床案例分析能力,可以重点准备3-5个经典案例。

提醒三个致命误区:①以为成绩好就稳了,实际科研经历占比30% ②忽视体检报告有效期 ③跨专业保研没提前修相关课程。去年有个机械专业想跨保建筑,结果卡在素描基础上。

关于推免后的衔接,建议提前联系研究生师兄师姐要书单。别忘了:东南大学推免生10月就要选导师,现在就该列好意向导师清单,重点关注近三年有国家项目的课题组。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重要消息:2025年起推免名额向交叉学科倾斜,人工智能+医学、新材料+环境等方向竞争会小很多。想捡漏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新兴领域。

同济大学保研面试必问的5个高频问题整理

同济大学保研面试必问的5个高频问题整理

1.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本科经历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是老师快速了解你的“窗口”。切忌流水账式回答!

建议分模块讲:比如学业成绩、科研项目、竞赛获奖、学生工作等,重点突出与申请方向相关的经历。

举个实际例子:比如你申请土木工程专业,可以提到“大三参与桥梁结构优化项目,负责数据建模部分,最终方案节省了15%的材料成本”。

“躲坑”提醒:不要过度夸大成果,老师可能会追问细节,提前准备好项目中的具体难点和解决方法。

2. 为什么选择同济大学继续深造?

回答这个问题,要体现你对同济的了解+个人规划的契合度

提前做功课:比如同济在你申请领域的特色(如建筑学院的“产学研结合”传统)、某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等。

结合自身经历:比如“大二参加同济主办的城乡规划论坛,对XXX教授提到的‘智慧城市’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深入学习”。

避免假大空:少说“学校名气大”“地理位置好”,多谈专业资源和学术氛围。

3. 本科期间最投入的科研/项目是什么?

老师想考察你的实践能力和学术思维,回答时注意:

用“STAR法则”: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比如:“参与污水处理课题时,我发现传统方法效率低,于是尝试引入XX技术,通过3个月实验将净化效率提升了20%”。

突出个人贡献:尤其是团队项目,说明你具体负责的部分,避免模糊表述。

复盘不足:可以提一个小遗憾,比如“当时数据采集范围有限,未来想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4. 读研期间的计划是什么?

这个问题考察你的目标感和规划能力,回答要具体且符合实际。

短期计划:比如“第一年夯实理论基础,重点学习XXX课程,同时参与课题组例会熟悉研究方向”。

长期目标:结合研究方向,比如“希望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探索更高效的制备工艺,争取在行业内核心期刊发表成果”。

适当留白:可以加一句“具体计划会根据导师建议调整”,显得虚心务实。

5. 如果研究方向与预期不符,你会怎么处理?

这个问题考验应变能力和学术态度,回答要突出主动性和适应力。

表达积极态度:比如“我会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方向的价值,再与导师沟通调整研究思路”。

举例佐证:如果有类似经历更好,比如“大二时临时调整实验方案,虽然初期困难,但最终发现了更有意义的结论”。

避免极端回答:不要说“坚决要求换方向”或“完全服从安排”,平衡好个人兴趣和团队协作。

说一千,道一万的小提议:面试前多模拟几遍回答,注意语速和表情管理。遇到不会的问题,坦诚承认并表达“后续会补足”的态度,比硬拗答案更加分。

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再带上自信的微笑,相信你一定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