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注意了!软件学院保研圈炸开了锅,2025年推免政策确实有调整。作为带过3届保研生的老学长,今天给大家说点实在话。废话不多说:今年名额总量没变,但分配规则暗藏门道!
第一类受影响的是竞赛党。去年拿过省级一等奖能加3分,今年改成"同级别赛事最多累计两次加分"。我隔壁班小王去年打了3场ACM,现在只能算2场的加分,白瞎了半个月通宵备赛。
第二类要小心的是课程重修的同学。新规里明确写着"重修课程成绩按80%折算",有个学弟上学期重修了数据库原理,本来89分能算4.0绩点,现在只能按71.2分算,直接掉到3.3档。
准备材料的同学注意这三个死线:
1. 9月5日前交齐纸质材料(要盖骑缝章)
2. 9月12日夏令营初筛名单公示
3. 10月8日最终确认推免院校
今年新增的AI项目专项名额有点意思。要求必须有大模型相关项目经历,哪怕是参与过开源项目代码贡献也行。建议抓紧联系实验室导师,蹭个GitHub项目挂名都比没有强。
说到面试准备,千万别再背模板答案了。去年有个妹子把"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背得滚瓜烂熟,结果老师突然问"如果用二叉树解释区块链共识机制",当场懵圈。建议每天刷半小时技术博客,保持思维活跃度。
学姐提醒跨保的同学,新出的"专业匹配度评分表"要重点看。计算机跨考软院的加5分,但电子工程跨考只能加3分。想冲清北软微的,现在赶紧补修编译原理和分布式系统两门课。
软件工程跨专业保研,这三个雷区千万别踩
第一大雷:闭眼选导师,开学哭成狗
别以为随便找个title大的教授就万事大吉!去年有个机械专业跨保的哥们,冲着导师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名头就冲了,结果去了发现导师主攻硬件芯片方向,天天焊电路板——这和人家想搞的算法开发差了十万八千里。
正确做法是:提前半年查学院官网,把导师近3年发的论文都扒拉出来看,重点看他们带的学生毕业课题。要是拿不准,直接给在读师兄师姐发邮件问:"老师平时让做项目用Java多还是Python多?每周开几次组会?"这些细节才见真章。
第二个坑:基础不补牢,上课像听天书
千万别信"保上研再补课"的鬼话!去年某985院校统计,跨专业保研生挂科率最高的三门课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有个外语系跨保的妹子,开学两个月愣是没搞明白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差点抑郁退学。
建议暑假重点突破三门课: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刷LeetCode简单题起步)
2.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搞懂CPU工作原理)
3. 至少掌握一门编程语言(Python或Java二选一)
不用学得多深,但得保证老师讲链表、栈队列这些基础概念时,你能跟上节奏。
第三个致命伤:文书只会堆奖项
见过太多同学把文书写成"获奖清单",什么学生会主席、辩论赛冠军列了二十多项,唯独没说清为什么转软件工程。有个经济系学霸就栽在这——他PS里大谈特谈炒股经验,结果面试时老师问:"你用Python做过数据分析项目吗?"当场卡壳。
正确姿势是:
1. 用具体项目证明学习能力(比如自学MOOC做了个小程序)
2. 讲清楚原专业与软件工程的结合点(会计专业可以谈财务系统开发)
3. 提前准备作品集(GitHub放代码、CSDN写技术博客都比空口说强)
保研季马上要到了,现在就该行动起来。导师实验室的暑假实习岗正在招人,目标院校的夏令营报名也陆续开放。记住,跨专业保研不是比谁简历漂亮,是看谁能证明"虽然我专业不对口,但搞起代码比本专业的还灵光"。把这三个坑绕过去,九月推免系统开放那天,你绝对能笑着填志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