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学弟学妹私信,问国美书法保研到底有啥门道。我去年刚走完推免流程,踩过坑也攒了经验,今天直接上干货,把大家最关心的5个问题掰开揉碎讲清楚。
一、想保研?先看这3条硬指标
国美书法保研的门槛其实很透明:专业排名前15%、无挂科记录、至少1项省级以上专业奖项。我室友专业第16名,差0.2分直接无缘推免资格。这里提醒两点:
1. 大二就要开始刷比赛,别等大三临时抱佛脚
2. 公共课别掉链子,去年有个学长专业课第一,但英语挂科直接出局
二、作品集别瞎折腾,重点在这
很多人以为作品集越厚越好,其实评审老师主要看三点:
师承脉络:临摹作品要体现对某位大家的理解(比如我选了王铎行书+黄庭坚草书组合)
创作逻辑:别光摆成品,附200字说明创作思路
装帧细节:千万别用反光纸!去年有人作品拍照反光,评委直接看不清
三、面试必问的"死亡问题"怎么破
经历过3轮面试的老腊肉告诉你,这三个问题必考:
1. "为什么选择继续研究书法而不是创作?"(提前准备1个具体研究方向)
2. "如何看待传统书法与当代艺术的关系?"(举个展览案例更稳妥)
3. "如果没保上研怎么办?"(千万别说二战,要说已做好备选规划)
四、导师选择藏着大讲究
别只看职称高低!教你两招实用技巧:
提前查导师近3年论文方向(知网就能搞定)
找在读师兄姐打听带学生风格(有的重理论研究,有的偏实践指导)
去年有个同学跟了研究篆刻的导师,结果自己主攻楷书,半年后苦不堪言...
五、时间线千万别搞错
这是我去年用的推免日程表,直接照抄:
3月:确定目标导师,开始邮件联系
5月:完成作品集初稿
6月:参加暑期夏令营(有直推名额!)
8月:准备推荐信(要找带过课的副教授以上)
9月:系统填报(建议凌晨蹲守,去年系统卡了3小时)
下篇预告
国美书法推免笔试考什么内容?
一、基本功:临摹能力是硬门槛
国美书法推免笔试最基础的环节就是临摹。别小看这个环节,考官会从笔法、结构、章法三个维度打分。常见的考题会给出古代经典碑帖的局部,比如《九成宫醴泉铭》《兰亭序》《张迁碑》等,要求你精准还原原帖的风格。这里有个关键点:不要自由发挥!哪怕你觉得原帖某个笔画不够“好看”,也得老老实实按原样写。考官想看的是你对传统技法的掌握程度,而不是个人创意。
二、创作题:既要传统,也得有灵气
过了临摹关,创作题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题目一般会指定书体(比如隶书、行草)和内容(比如一首古诗),让你自由发挥。这时候,光靠“写得像”不够,得在符合书体规范的基础上,展现对整体布局的把控。比如行草书讲究气韵连贯,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要自然;隶书则需突出厚重感,横平竖直的细节不能马虎。偷偷说一句:平时多积累不同风格的创作模板,考试时直接套用能省不少时间。
三、理论笔试:别只会写字,肚子里得有墨水
很多人以为书法推免只看手上功夫,结果栽在理论题上。笔试里通常会涉及书法史、古代书论、文字学基础等内容。比如让你分析颜真卿和赵孟頫的书法风格差异,或者解释“屋漏痕”“锥画沙”这类术语的含义。建议重点复习唐宋时期的书论经典,比如孙过庭《书谱》、米芾《海岳名言》里的核心观点,考试中引用原文能加分。
四、细节加分项:工具和心态
考场自带笔墨纸砚的话,千万别用特别小众的工具。比如生宣晕墨厉害,新手容易翻车,稳妥点选半生熟或熟宣。再比如墨汁别用太稠的,写小楷容易滞笔。另外,考试时间通常紧张,提前模拟几次限时创作,避免手忙脚乱。有个小技巧:打草稿时用铅笔轻轻标出字的大小和位置,正式写的时候不容易跑偏。
备考划重点
1. 多找真题练手:国美历年考题重复率不高,但题型固定,熟悉套路很重要。
2. 找前辈改作业:自己埋头练容易闭门造车,找在读学长姐点评能快速发现盲点。
3. 理论别死记硬背: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书论,比如提到“晋人尚韵”,就想想王羲之《丧乱帖》的节奏变化。
学姐提醒一句:国美推免竞争激烈,但考察的核心还是扎实的基本功和艺术感知力。少点焦虑,多点针对性练习,比啥都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