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同学的私信:"2025年央财九月推免到底有没有?""现在准备保研还来得及吗?"作为帮助过30+学生成功保研央财的“老江湖”,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真实情况。
首先要明确:根据央财研究生院最新公告,2025年推免工作仍会保留九月批次!具体时间预计在8月28日-9月15日之间开放系统。这里要划重点:虽然其他院校都在缩减九月推免名额,但央财近三年推免生占比稳定在45%左右,特别是金融、会计、税务这些热门专业,每年通过九月推免录取的学生都超过200人。
给准备冲刺的同学三个实用建议:第一,6月底前必须准备好四六级成绩单(至少550分)、专业排名证明(前15%)、科研竞赛证书这三件套。去年有个学妹就因为材料不齐耽误了初审。第二,7月份要开始联系导师,注意要用学校edu邮箱发送自荐信,附上课程论文或案例分析作业。第三,8月份关注"中央财经大学研招办"官网,往年都有提前3天发布推免细则的传统。
我强调一点跨专业保研的同学:去年开始新增了"专业基础测试",像报考金融专硕的非经管类考生,需要加试宏微观经济学笔试。建议提前看高鸿业版的教材,重点复习IS-LM模型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些高频考点。
说一千,道一万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①双非院校有机会吗?去年就有山西财经大学的学生通过发表3篇核心论文成功逆袭。②挂过科能不能报?只要补考通过且专业排名达标,不影响推免资格审核。
央财保研初审被刷的三大雷区,千万别踩!
一、材料“缺斤少两”,直接凉凉
央财保研初审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差一张纸都可能被直接淘汰。比如去年有个同学,绩点3.8,专业排名前5%,结果因为少交了一门选修课的成绩单复印件,初审直接没过。记住:材料清单上的每一样都是必选项,没有“可交可不交”这一说!
常见翻车点:
1. 成绩单不完整:漏掉辅修课程、暑期学校学分,或者忘记加盖教务处红章;
2. 证明材料过期:比如四六级成绩单丢失,用截图代替原件;
3. 推荐信格式错误:要求手写签名的用了电子签名,或者推荐人职称没写清楚。
“躲坑”建议:
提前3个月整理材料,按官网清单逐项打钩确认;
找往届学长学姐借通过审核的材料模板,对照格式修改;
所有复印件用扫描件,别用手机拍照凑合。
二、成绩排名“卡线”,侥幸心理害死人
你以为专业第10%就能稳过?太天真!央财对成绩排名的隐性门槛比你想的更高。比如某学院去年实际录取的学生中,90%的人排名在前5%,但官网只写“原则上不超过前10%”。这就导致很多排名6%~10%的同学,虽然符合“基本要求”,却成了初审的“炮灰”。
关键点:
别只看最低标准:比如要求六级425分,但实际通过的人基本都在500分以上;
同校竞争内卷:如果同专业有3个人报同一方向,排名靠后的可能直接被“自己人”挤掉;
核心课成绩更重要:如果总排名不高,但计量经济学、宏微观等主干课分数亮眼,可以在个人陈述里重点强调。
真实案例:2022年金融学院初审通过者中,专业课平均分87以上的占82%,而“踩线党”几乎全军覆没。
三、个人陈述写成“流水账”,不如不写
“我从小对经济学感兴趣……大二参加了学生会……未来想成为金融人才……”这种套话模板,央财的审核老师早看吐了。去年就有同学照搬网上的万能模板,结果被评委批注:“内容空洞,缺乏专业洞察。”
写好陈述的秘诀:
1. 用数据代替形容词:
错误示范:“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正确打开:“独立完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实证分析(STATA建模,样本量10万+)”。
2. 突出和央财的契合度:
提到心仪导师的研究方向(比如“关注XXX教授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论文”);
结合央财特色项目设计研究计划(如“希望参与财经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3. 避开假大空规划:
别说“攻读博士”“为祖国金融事业做贡献”,要具体到“硕士期间希望攻克XXX模型在A股市场的应用瓶颈”。
对了说句大实话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