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大二大三同学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生物专业保研后想转行,现在该做哪些准备?"作为去年成功通过推免转专业的“懂行的人”,今天就把我的真实经历和踩过的坑都告诉大家。我强调一点2025年要保研的同学,这3件事现在不做,明年推免时绝对后悔!
第一件大事:提前找导师"套磁"有讲究。去年我们专业的小王,从3月份就开始给目标导师发邮件,结果9月推免时直接拿到导师的预录取。具体操作要分三步走:先查清导师近3年的研究方向(重点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再结合自己本科实验经历写自荐信,对了通过实验室师兄牵线见面。记住千万别群发邮件,去年有同学把"张教授"写成"李教授",直接进了黑名单。
第二件真相:跨专业推免没想象中难。以我转公共卫生专业为例,关键要抓住"生物+公卫"的交叉点。去年面试时,我重点讲了新冠病毒检测实验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合案例,当场就有导师表示愿意接收。这里教大家个小技巧:去目标学院官网下载研究生课程表,找出与生物相关的选修课,在个人陈述里重点提及。
第三点忠告:时间规划要精确到周。建议从现在开始做个月历:6月前完成2篇实验室论文(不用发表),7-8月参加目标专业的暑期学校,9月推免系统开放前必须确定3所备选院校。特别注意今年很多学校调整了推免时间,比如复旦大学生科院就把材料提交截止提前到了8月20日。
说到转专业后的真实情况,必须给大家泼点冷水。我们班转成功的5个人里,有3个现在天天在补专业课。所以建议打算转人工智能或金融的同学,现在就去旁听《Python基础》和《微观经济学》,别等到研究生阶段从零开始。
说一千,道一万说个关键数据:根据2024年最新统计,生物专业推免生转行成功率最高的是生物信息学(78%)、公共卫生(65%)和食品科学(58%)。而想转计算机或金融的,成功率不到30%,除非你有双学位或竞赛获奖。
生物保研转计算机,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证书?
1. 计算机基础类证书:先打底子
转计算机,基础不牢容易被刷。优先搞定能证明你“科班基本功”的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C语言或Python是门槛,三级数据库或网络技术能证明进阶能力。如果时间紧,至少考过二级。
软考(初级/中级):比如“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这些证书由国家人社局和工信部颁发,高校和企业都认,尤其对转专业学生来说,能快速证明你懂行。
小技巧:生物课业重,别盲目追求高级证书。先集中2-3个月拿下二级或软考初级,再考虑进阶。
2. 编程实战证书:证明“能干活”
导师最怕转专业的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写代码。这时候,比赛证书和项目经验就是硬通货:
蓝桥杯、PAT(编程能力测试):获奖证书含金量高,哪怕拿个省三等奖,也能让导师看到你的代码能力。
Kaggle、天池竞赛:如果做数据分析或机器学习方向,这类竞赛的前20%名次很加分,还能积累项目经历。
GitHub项目:虽然不是证书,但把做过的课设、小工具代码传上去,面试时甩个链接,比空口说“我会编程”管用十倍。
划重点:比赛别贪多,选1-2个和计算机相关的,集中火力做出成绩。比如学生物的可以试试“生物信息学”相关赛题,结合原专业更讨巧。
3. 英语证书:隐形门槛
计算机顶尖院校的导师,普遍看重英语文献阅读和国际交流能力。六级成绩500+是基础,如果考个雅思6.5或托福90+,能让你在一众候选人里脱颖而出。
注意:如果时间紧张,优先保六级高分。考雅思时重点练阅读和写作(论文写作必备),口语能过6分就行。
4. 专业课补修证明:弥补跨专业短板
很多学校要求跨保生补修计算机核心课程。提前准备这些证明,能减少对方院校的顾虑:
校内选修课成绩单:比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尽量刷到85分以上。
MOOC证书:中国大学MOOC、Coursera上修完计算机课程(比如浙大的《数据结构》),有结课证书更好。
实验室助研经历:如果跟过计算机方向的导师做课题,哪怕打杂,也要开个证明,写明你参与了哪些具体工作。
5. 别踩坑:这些证书不用考!
计算机一级:太基础,转了也用不上。
各类“培训营结业证”:除非是知名机构(如阿里云、腾讯云认证),否则含金量低。
花里胡哨的“原创专利”:除非专利内容和计算机强相关(比如算法优化),否则导师会觉得你在凑数。
对了叮嘱:证书只是辅助,关键还得靠真本事。平时多刷LeetCode、参加开源项目,保研面试时能侃侃而谈技术细节,比一堆证书更有说服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