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收到很多私信都在问,"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什么时候截止?""考试具体在几月份?"今天就给大家一次性讲清楚,记得收藏好这张时间表。
报考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网上报名一般在每年9月24日-27日(预报名)和10月5日-25日(正式报名)。注意!今年有个重大变化,所有往届生都能参加预报名了,不像往年限制户籍或社保,这意味着抢考场更方便了。建议选择离工作地近的考点,现场确认不用来回折腾。
考试时间固定在12月第三个周末,2024年预计是12月21日-22日。上午考管理类联考(8:30-11:30)或政治(9:00-12:00),下午考英语(14:00-17:00)。我强调一点在职考生,现在就要协调好年底的工作安排,很多单位年底最忙,别让加班耽误考试。
常见三大误区要避开,1)以为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一样(其实前者要参加统考)2)以为所有专业都招非全(目前集中在专硕领域)3)觉得报名后还能改考点(缴费成功就不能修改了)。去年有个学员因为没搞清这些,白白浪费一年备考时间。
建议现在做好三件事,①登录研招网查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重点关注上课方式)②准备学历认证材料(2002年前毕业的要提前做学历认证)③开始英语单词打卡(很多在职考生都卡在英语单科线上)。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三年涨了50%?
刷朋友圈,看到不少人在吐槽,"三年前报非全研究生才4万,现在直接干到6万?这学费涨得比工资快多了!"随手一查发现,这事儿还真不是个别现象。全国多地高校的非全学费,这两年就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学费到底为啥涨?咱普通打工人还该不该往里砸钱?
一、学费猛涨不是空穴来风
拿北京某211高校举个栗子,2020年工商管理硕士(MBA)非全学费是9.8万,今年招生简章上明晃晃写着14.8万。上海某高校的工程管理硕士更夸张,三年时间从8万飙到12万。根据教育部的公开数据,全国非全硕士平均学费三年间累计涨幅超过45%,有些热门专业直接翻倍。就连师范类、农学这些传统冷门专业,现在也都迈进了"5万俱乐部"。
二、涨价背后的门道
1. 高校运营成本明涨,疫情后很多学校搞起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直播设备、网络平台这些都得砸钱。某高校老师私下透露,"光给非全学生配的线上系统,一年维护费就够开两个班的学费。"
2. 政策风向有变化,自从2017年非全纳入统考,学历含金量上来了。现在很多单位招聘不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学校自然有底气涨价。
3. 市场需求撑腰,35岁焦虑的打工人越来越多,去年某考研机构数据显示,报考非全的职场人士同比增加37%。用考生小李的话说,"现在报班就像抢春运火车票,稍不留神就满员。"
三、掏钱之前先算三笔账
1. 经济账要细算,6万学费看着吓人,但很多单位有补贴政策。比如深圳某科技公司规定,拿到硕士学位每月多补1500,相当于三年回本。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单位都这么大方。
2. 时间账更重要,周末上课+加班+带娃,这种"三明治"生活不是谁都能扛。去年某高校统计,约15%的非全生因工作原因中途退学。
3. 机会成本别忽视,有个做IT的朋友算了笔账,"要是把读研的时间拿来接私活,三年至少能多挣10万。现在花钱读书反而倒贴,图啥?"
四、这些情况建议慎重
单纯为了混学历的,现在用人单位精得很,很多会查学信网记录,混文凭越来越难
经济压力大的,别相信"先贷款后还款"的鬼话,见过太多人毕业了还在还学费贷
职业规划不明确的,指着读个非全就能转行?现在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
五、这些钱花得值
行业有硬门槛的,比如医学、法律等需要持证上岗的领域
单位有明确晋升政策的,某央企规定,硕士学历直接享受副科待遇
需要扩大朋友圈子的,读MBA认识十几个企业中层,这种资源花钱也买不来
说到底,非全学费涨不涨是市场说了算。咱们普通人要做的是摸清自己的需求,别被焦虑带着跑。隔壁老王说得实在,"要是读个书能把房贷还了,别说6万,60万都值。要是读完了还在送外卖,那6千都是浪费。"(数据来源,教育部公开文件、各高校官网招生简章、第三方教育机构调研报告)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