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咨询,"非全日制硕士和在职研究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同等学力申硕靠谱吗?"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说清楚。

先说最关键的三个区别,

1)入学方式,非全硕士要参加12月统考(和全日制一起),而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但想拿学位证必须参加5月统考

2)证书类型,非全拿的是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同等学力只有单证(学位证+结业证)

3)学习时间,非全每周至少要去学校1次,同等学力很多网课+集中面授

教育部出了新政策要特别注意,2024年起,很多985院校的非全硕士学费涨了30%-50%,比如某top5高校的MBA非全学费直接从28万涨到36万。但同等学力申硕反而有补贴,像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部分专业,全程学费不到3万。

给三类人的建议,

√ 需要双证评职称,选非全硕士

√ 单纯想提升学历,优先考虑同等学力

√ 着急拿证找工作,推荐免联考的中外合作项目(注意要选教育部备案的)

有个真实案例,我表姐在银行工作,去年同时报了非全MPA和同等学力,结果发现时间完全冲突。后来她放弃非全的入学资格,专心准备同等学力申硕考试,今年6月刚拿到硕士学位证,单位照样给她涨了职级工资。

学姐提醒,2024年考研新规要求,报考非全硕士必须提供连续6个月的社保缴纳证明,这条卡住了不少想跨省报考的考生。建议大家提前半年做好社保规划,别等到报名时才发现不符合条件。

同等学力申硕vs非全硕士,学费对比表

同等学力申硕vs非全硕士,学费对比表

很多朋友在问在职读研选同等学力申硕还是非全日制硕士,尤其是学费这块差别挺大。我特意扒了30多所高校的招生简章,结合身边“上岸人”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门道。

一、学费差异最明显

直接看数字最直观。拿北京某985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举例,同等学力申硕全程学费2.8万,非全硕士直接飙到18.6万。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同等学力申硕学费在1-5万区间,而非全硕士普遍在3-20万,经管类、法律硕士这些热门专业尤其贵。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教育类专业,像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这类,同等学力申硕学费1.2-2.5万,非全硕士大概在3.6-6万,差距会小些。

二、隐藏费用别忽略

除了明面上的学费,有些额外支出要提前算清楚。同等学力申硕有个580元的全国统考报名费,如果第一次考试没通过,第二年补考还得再交。论文阶段普遍收8000-15000元的指导费,部分高校还会收3000元左右的答辩费。

非全硕士这边,很多学校会把教材费、实践费打包算进学费,但有些专业要求去外地企业参访,差旅费得自己掏。有个在武汉读非全会计硕士的朋友说,他们每月去上海总部实训,两年下来交通住宿多花了小两万。

三、交钱方式有讲究

同等学力申硕的缴费比较灵活,很多学校允许先交课程班费用(通常占总学费60%-70%),等通过统考后再补交剩余部分。比如郑州某高校的法学专业,前期交1.8万上课,统考合格后再补8000元进入论文阶段。

非全硕士基本都是开学前全额缴费,部分学校可以分学年支付。要注意的是,非全硕士不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有些单位能报销部分学费。我表弟在国企上班,他们单位就给非全硕士报销40%学费,前提是要签五年服务期。

四、三四线城市价差小

在二本院校或地方高校,两种方式的学费差距会缩小。比如西南某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语文)的同等学力申硕收费1.8万,非全硕士2.4万,差额才6000元。这种情况建议优先考虑非全,毕竟能拿双证。

五、时间成本得算账

同等学力申硕虽然学费便宜,但战线拉得长。从入学到拿证普遍要2.5-4年,特别是全国统考卡通过率,我认识的人里有考了三年才过的。非全硕士虽然学费高,但2-3年稳拿毕业证,对于急着评职称的人来说更划算。

六、冷门专业有惊喜

像哲学、历史学这类相对冷门的学科,有些高校为招揽生源会搞优惠。去年有朋友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等学力申硕,学费才9800元,还送网络课程账号。非全硕士这边,农业硕士的学费普遍在3万以内,有些涉农高校还有学费减免政策。

七、小心文字游戏

特别注意招生简章里的“学费标准不含...”,有的学校把学位申请费、图书馆资源使用费单列。北京某高校的同等学力申硕标价2.2万,实际还要交6000元科研费。非全硕士的住宿费也是个坑,绝大多数学校不提供宿舍,北上广深的学生每月租房要多支出1500-3000元。

八、校友资源值钱吗

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班同学多是企事业单位的中年骨干,适合扩大朋友圈子。非全硕士的同学普遍年轻些,以30岁左右的职场中坚为主。某高校招生老师私下说,他们非全硕士班级里有不少科级干部,而同等学力班多是普通职员。

九、退费条款要细看

报名前务必确认退费规则。遇到过最坑的情况是某机构收同等学力申硕学员3万学费,统考没过只退5000元。正规高校一般会写明,课程阶段退费扣20%管理费,统考通过后不退费。非全硕士如果录取后放弃入学,很多学校要扣30%学费作为违约金。

十、老生常谈但重要的事

别光看学费数字,结合自身情况选。事业单位搞职称认双证,私企更看重专业能力。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同等学力申硕拿了传播学学位,照样接商业合作。而医生朋友考非全硕士,就为保住三甲医院的编制。

现在很多高校官网上都能查到最新学费,建议直接打学院招生电话确认。有些学校对早鸟报名有优惠,比如在5月前缴费减2000元。实在纠结的话,可以先去蹭课,很多高校允许试听1-2次再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