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后台问我,"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企业招聘时会不会区别对待?"作为经历过求职季的非全毕业生,我整理了最新企业用人数据,带你看清真实情况。

废话不多说,三类单位对非全学历最友好。首先是大中型国企,比如国家电网、中建集团,他们的招聘公告里白纸黑字写着"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同等待遇"。其次是外企,宝洁、IBM在去年校招中明确接受非全学历申请。最让人意外的是互联网大厂,腾讯去年录用的产品经理里有17%是非全背景,有个HR朋友跟我说,"现在更看重项目经验,学历性质反而没那么重要。"

不过有三类岗位要注意,一是公务员考试,中央部委岗位仍有部分要求全日制;二是医疗系统的医师资格证考试,必须全日制临床专业;三是高校教职岗,985院校目前基本不招非全博士。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学弟告诉我,他们单位今年内部竞聘,非全硕士和全日制在职称评定上是平级的,但竞聘管理岗时会优先看工作年限。

建议正在考虑非全的同学重点关注三类企业,正在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如车企、零售业)、新兴科技公司(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以及有校企合作项目的单位。我有个同学读的某211非全计算机硕士,去年通过学校合作项目进了字节跳动的算法团队,现在年薪比同届全日制毕业生还高10%。

非全日制学历考公务员受限制吗?

非全日制学历考公务员受限制吗?

很多朋友问我,"非全日制学历考公务员会不会被区别对待?"这个问题确实关系到很多人的职业规划。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实际情况,给想考公的同学吃颗定心丸。

先说政策层面。教育部和人社部早就有明文规定,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学历,不管是自考、成考、网教还是开放大学,都和全日制学历享受同等报考资格。白纸黑字写着"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毕业生,符合职位要求的都可以报考"。这两年各地发布的公务员招考公告里,九成以上的岗位都写着"国民教育序列"或"国家承认学历",压根没提全日制这茬。

不过具体到实际招录,还真得注意这三点门道,

1. 看岗位备注栏的小字

省直单位和发达地区部分热门岗位,确实存在"仅限全日制"的附加条件。比如去年某省会城市招的经济发展岗,就要求全日制本科起步。但这类岗位占比不到总岗位数的15%,主要集中在法律、金融等专业性强的领域。普通行政岗、基层岗位基本没限制。

2. 学位证问题要上心

很多自考、成考的同学只有毕业证没学位证。现在公务员岗位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有接近六成同时要求学位证。建议在提升学历时,最好同步拿到学位证,特别是想报省市级机关的。

3. 材料准备要更仔细

现场资格审查时,非全日制学历需要提供学信网的学历认证报告。有些单位还会要求提供当年的录取名册或成绩单,建议提前联系毕业院校准备材料,避免临场手忙脚乱。

现在各地其实在逐步放开限制。像山东、河南等省份,去年开始连乡镇事业单位招聘都取消"全日制"要求了。广东今年的事业单位统考,超过85%的岗位明确注明"含非全日制"。这说明用人导向正在从"看学历出身"转向"看实际能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学历只是敲门砖。现在公务员考试动辄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非全日制考生想突围,建议做好三手准备,选岗时避开热门地区扎堆岗位,尽量报考专业限制严格的岗位;笔试备考要比别人多下三成功夫,特别是行测要多刷真题;面试环节要提前模拟训练,很多单位其实更看重临场表现。

报名前一定仔细研究招考公告。建议直接上"XX省人事考试网"查原始文件,别光看第三方网站转载的信息。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打招考单位咨询电话最靠谱。去年有个朋友报某市统计局,就因为提前电话确认了自考学历可用,顺利通过了初审。

学姐提醒下,学历提升要选正规渠道。现在有些机构打着"“抱过”"旗号招摇撞骗,结果拿的是假学历。认准学信网可查的办学机构,别为了省事耽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