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职人员咨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简称"一院")同等学力申硕转非全日制的问题。实际情况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通过统考的在职学员可申请转为非全日制硕士,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通过全国统考且成绩达标。这里要注意的是,统考合格后还要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才能获得转非全的申请资格。第二,要符合一院当年度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每个专业名额有限。去年飞行器设计专业只接收了5名转非全学员。第三,需要补交学费差额。同等学力阶段已缴纳的2.8万元费用可冲抵部分学费,但非全学费标准是每年3.5万元,学制2.5年,需补缴约6万元。

具体操作流程分四步走,①登录学位网打印统考成绩单;②联系原导师开具学习证明;③参加当年9月的转学考核(含专业笔试和面试);④通过后办理学籍变更手续。别忘了,转非全后学籍信息会变更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拿双证,但证书会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常见误区有三个,一是认为所有专业都能转,实际上只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5个专业开放转非全;二是误以为随时可以转,实际上每年只有9月一次申请机会;三是担心影响工作,其实转为非全后采取周末授课模式,与原先的在职学习时间基本一致。

建议想转非全的学员重点关注,提前准备专业基础知识复习(笔试内容侧重工程应用),整理工作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材料(面试加分项),以及关注一院官网每年8月发布的转学通知。去年有学员因错过材料提交时间导致申请失败,实在可惜。

中国航天一院非全硕士申请条件有哪些?

中国航天一院非全硕士申请条件有哪些?

说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航天一院"),很多航天迷肯定不陌生。作为国内运载火箭研制的"国家队",这里不仅承担着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非全日制硕士的深造机会。今天咱们就唠唠,普通人想申请一院非全硕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怎么准备才能提高成功率?

一、基础门槛要看清

1. 学历要求

必须持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应届生需要提供在读证明)

专科毕业满两年且符合附加条件也可报考(比如发表过相关论文或取得专业技术成果)

2. 专业对口是关键

一院非全硕士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自动化、材料科学等工科专业。拿2023年招生简章来说,像飞行器设计、控制工程这些专业明确要求本科阶段修过《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

二、工作经验有讲究

航天一院更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报考者,

航天系统内职工优先(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从事航天相关领域工作满1年者(需社保记录或劳动合同)

参与过型号研制、技术攻关的优先(需项目证明)

三、推荐信不是走过场

虽然很多学校都要求推荐信,但一院的要求更严格,

必须由所在单位技术主管+正高级职称专家双推荐

推荐信要具体说明申请人的技术特长、参与项目、培养潜力

推荐人邮箱必须为单位官方邮箱(个人邮箱无效)

四、考试准备要趁早

初试参加全国统考,但复试有特殊要求,

专业课笔试涉及航天器总体设计等特色内容

面试必考英语科技文献翻译(建议提前熟悉NASA、ESA相关技术文档)

实践操作考核可能会让考生现场分析火箭分系统故障案例

五、政审体检别大意

航天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两项特别严格,

需提供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无海外定居证明

视力要求裸眼4.8以上(做过矫正手术需满1年恢复期)

必须通过航天员级别的体能测试(包含闭目单腿站立、抗眩晕等项目)

六、加分项要抓住

这些情况能让你脱颖而出,

持有注册工程师、高级技工资格证书

获得过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排名前五)

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航天相关论文

参与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究

想说的实在话,

航天一院的非全硕士培养走的是"订单式"路线,说白了就是给航天系统培养实用型人才。如果纯粹为了混文凭,建议别凑这个热闹。这里的学习强度大,既要完成单位本职工作,又要参与真实的型号任务,经常需要跟着试验队跑发射场。但话说回来,能跟着总师团队学真本事,这种机会可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学姐提醒大家,每年9月记得紧盯一院官网的"教育培训"板块,招生简章出来第一时间联系研究生部。有疑问直接打办公室电话(010-683703XX),航天系统的老师虽然严肃,但只要你是真心想学的,他们都会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