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山西的上班族都在问,"非全研究生值不值得读?"作为经历过山西财经大学在职硕士的“老江湖”,说说我的真实见闻。山西目前有太原理工、山西大学等7所高校招收非全硕士,但各校情况天差地别。比如某高校的MBA学费从6.8万涨到9.6万,但上课还是周末挤在30年前的教室里;而山西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这两年反而增加了线上课程。

选校要注意三个坑,第一看学费明细,有的学校除了公示的学费,还会收论文指导费、实践费;第二问清上课方式,太原的朋友建议选有集中授课的,像中北大学某些专业每月集中4天;第三看毕业要求,山西农大的农学硕士要求必须发核心期刊,比全日制的还难。

别忘了三类人谨慎报考,1.国企普通员工(单位不一定认可)2.教师评职称(注意教育局新规)3.想考公务员的(部分岗位仍限全日制)。但如果是企业中层提升学历,或是需要硕士文凭评副高的,确实可以考虑。

山西非全日制研究生认可度调查

山西非全日制研究生认可度调查

两年,走在太原的街头巷尾,经常能听见上班族讨论"非全研究生值不值得读"。作为一个在山西人才市场混迹多年的老油条,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事。

一、山西职场现况实录

去年太原某国企公开招聘,明确标注"全日制硕士优先"的岗位占78%。但有意思的是,大同某民营制造企业的技术岗负责人悄悄跟我说,"我们更愿意要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毕竟他们能带着实际问题来学习。"这种"明暗双标"的现象在山西尤为突出。

二、政策风向标

山西省教育厅去年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里,专门提到要"加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力度"。运城某高校的招生办主任透露,今年非全报考人数同比涨了40%,尤其是教育、工程类专业最吃香。不过要提醒大家,报考前务必确认目标院校有没有在山西设教学点,别被异地办学机构忽悠了。

三、老百姓的算盘怎么打

在临汾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王给我算过一笔账,读非全三年总花费约5-8万,但单位给学历补贴每月多800块,两年半就能回本。晋中某中学教师张姐更实在,"评职称时教育局明文规定,非全和全日制硕士享受同等待遇,这比啥都管用。"

四、不得不说的尴尬事

太原某银行去年闹出个乌龙,招聘时收了非全研究生的简历,面试时却以"学历不符"拒了人家。后来当事人拿着教育部文件去理论,对了特批了入职。这种情况虽在减少,但提醒咱们,投简历时最好提前电话确认,别白忙活。

五、本地企业的微妙态度

走访了太原、长治20余家中小企业发现,传统制造业普遍更认可非全学历,尤其是技术岗。"工人读研能带来真本事"是某机械厂老板原话。而金融、法律等行业的HR则更看重全日制出身,不过这两年也开始松动——毕竟山西现在缺高端人才是实情。

六、“上岸人”的血泪经验

1. 选导师比选学校重要,山西高校有些导师同时带全日制和非全学生,资源分配要提前问清楚

2. 周末上课的含金量,太原理工大学的非全课程和全日制共用师资,但有些院校会区别对待

3. 别指望"混文凭",山西去年清退了38名非全研究生,都是论文抄袭被查的

七、特殊群体的生存之道

幼师、护士这些需要倒班的群体,建议选网络授课比例高的专业。忻州某医院护士长就是靠山西大学的在线课程完成学业。但要注意,医学类等实践性强的专业,还是面授更靠谱。

关于学费这事得别忘了,山西本地高校的非全学费普遍比外省低20%左右。比如山西财经大学的MBA项目,本地生源能享受市政府补贴,实际支出比去邻省读便宜近3万。

对了说个冷知识,山西省考从2020年起,所有岗位都不再区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要求。这对准备考公的同学来说,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不过具体到某些垂直系统(比如法检系统),可能会有潜规则,报考前最好找内部人士打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