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复旦的同等学力申硕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带过上百名在职研究生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说说大实话。
先说最实在的,如果你是在职教师、国企员工或者事业单位的,这个学历真能派上用场。去年我带的小李,就是某三线城市的中学老师,读完复旦同等学力后直接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涨了30%。但要是私企打工人想靠这个跳槽,建议还是优先考虑非全研究生。
复旦同等学力有三大优势,
1. 免联考入学,只要本科毕业满3年(有学位证)
2. 学费不到5万,比动辄十几万的MBA便宜一半
3. 周末上网课,外地学员也能跟教授互动
但要注意三个坑,
❶ 结业证≠毕业证,必须通过5月统考才能申硕
❷ 专业选择少,目前只开金融、新闻等7个专业
❸ 论文要求严,去年我们组有个同学改了8稿才通过
别忘了,2024年新政策要求前置学历认证更严格。有个学员专升本学历没做认证,白交了2万学费。建议大家在"学信网"先做认证再报名。
对了说句大实话,这个学历用来评职称、考编制确实管用,但指望靠它进投行、当教授就别想了。就像我常跟学员说的,"学历是敲门砖,能不能进门还得看真本事。"
同等学力申硕能免联考吗?官方最新盘懂
一、什么是同等学力申硕?
简单来说,同等学力申硕是国家给没有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但学术水平达标的人,提供的一条拿硕士学位的通道。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先学后考”——先参加高校的课程班学习,修满学分后再参加全国统考,通过后完成论文答辩就能拿证。
二、免联考是真是假?
我明告诉你,同等学力申硕确实不用参加入学联考,但结业后必须通过全国统考才能申硕。
根据教育部最新政策,同等学力申硕的课程班属于“非学历教育”,高校可以自主招生,不用像全日制研究生那样参加12月全国联考。报名时一般只需提交学历证明、工作经历等材料,通过审核就能直接入学上课。
但要注意!课程班结业后想拿硕士学位,必须参加全国同等学力申硕统考(每年5月考试)。考过60分及格线才能进入论文阶段。所以严格来说,免的是入学考试,不是全程不考试。
三、哪些人适合走这条路?
1. 工作忙但想提升学历的上班族,周末或网课学习,不耽误工作;
2. 考全日制研失利的人群,入学门槛低,先积累专业知识;
3. 职称评定或晋升需要的人群,硕士学位证书国家认可,学信网可查。
不过官方也明确提醒,如果最终没通过全国统考或论文答辩,只能拿到结业证,不算硕士学历。所以别被““抱过””宣传忽悠,该学的还得学。
四、具体怎么操作?
1. 选学校和专业,找有招生资格的高校(教育部官网可查名单),尽量选本地或支持网课的院校;
2. 提交报名材料,身份证、学历证、学位证、工作证明等;
3. 入学上课,学制一般1.5-2年,学费2万-5万不等;
4. 参加统考,课程学分修满后,在“全国同等学力信息平台”报名考试;
5. 论文答辩,统考通过后1年内完成,通过后3-6个月拿证。
五、“躲坑”攻略
1. 警惕“不用考试”的虚假宣传,有些机构故意混淆“入学免试”和“全程免试”,报名前一定问清楚;
2. 优先选985/211高校,部分双非院校的课程班管理松散,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3. 注意考试年限,大多数学校要求4-6年内通过统考,超时则成绩作废;
4. 认准正规备案,报名前上“全国同等学力信息平台”查学校备案信息,避免遇到野鸡大学。
对了补充一点,2023年教育部发过通知,强调同等学力申硕的统考科目(外语+学科综合)维持原有难度不变,通过率大概在60%-70%。只要认真准备课程内容,踏实复习,普通人完全有机会拿证。
如果是体制内或者国企单位,这个证用来评职称、涨工资完全够用;但如果是私企求职,建议提前了解单位的具体认可度。毕竟它属于单证硕士(只有学位证),和全日制双证还是有区别。
同等学力申硕确实能绕开入学联考,但后续的全国统考和论文环节必须实打实下功夫。打算报名的朋友一定要规划好时间,别光图省事,结果卡在考试上耽误事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