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私信问"非全预报名直招到底怎么操作",老王作为“懂行的人”必须说句大实话,这玩意儿看着简单,实操时80%的人都会踩这三个坑。
第一关,材料准备
身份证、学历证这些基础材料就不说了,重点提醒两点,
1. 工作证明必须用单位红头文件,盖公章时别用合同章
2. 社保记录要打印连续6个月的,补缴的月份不算数
第二关,报名流程
今年新改的线上系统有个隐藏功能,
① 先注册学信网账号
② 在"预报名"入口选"在职人员通道"
③ 上传材料时记得转成PDF,图片格式会审核失败
重点,每天上午9点系统更新名额,亲测周四最好抢
第三关,避雷清单
警惕说"“抱过”"的中介,去年有学员被骗3万定金
同等学力申硕和免联考项目别搞混,前者要考英语
定向培养协议必须本人签字,代签的直接作废
现在说说最关键的时间节点,
6月15日开放预注册 → 7月20日截止初审 → 8月10日补材料 → 9月1日正式公示名单。建议最晚6月底前完成资料准备,去年卡在说一千,道一万三天提交的,80%都被打回来重审。
老王别忘了,非全和在职不是一回事!非全发双证但得参加统考,在职单证但可免联考。想快速拿证选免联考,要含金量就咬牙考非全。
相关阅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越来越火。一边上班一边读书,拿个学历还能涨工资,听起来确实挺香。但很多人一打听学费就犹豫了,“这得花多少钱哈?到底划不划算?”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事儿,把国内主流院校和专业的学费情况给童鞋们儿理清楚。
一、学费到底什么价?看学校和专业下菜碟
1. 985/211院校,8万起步是常态
国内头部高校的非全项目,学费普遍比普通学校高出一大截。比如某北方985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两年下来学费在12万到18万之间;某华东地区211的工程管理硕士(MEM),学费也得8万起步。要是金融、法律这类热门专业,价格还得往上蹿。
2. 普通一本院校,3-8万选择多
省属重点大学的性价比就高多了。像中部某省属师范的教育硕士,三年总费用大概3万5;东部沿海理工大学的计算机技术硕士,全程学费也就4万上下。这类学校特别适合想拿学历又预算有限的朋友。
3. 专业差价能差出一辆车
管理类,MBA最贵,普遍10万+;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次之,6-10万常见
教育类,学科教学、教育管理一般在3-6万区间
工科类,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4-8万居多
文科类,新闻传播、社会工作等相对便宜,2-5万就能拿下
二、除了学费还要花哪些钱?
1. 隐形消费别小看
周末上课得解决吃住行,外地考生尤其要注意。比如北京某高校的非全学生,每月交通+餐饮至少多出800-1500元。要是需要住酒店,两天一夜的住宿费又得添上300-500块。
2. 教材资料费有门道
有些专业会指定原版外文教材,一本可能就要两三百。建议提前联系学长学姐,二手书、电子资料能省不少钱。
三、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
1. 选学校看性价比
别光盯着名校牌子。举个例子,同城的A大学(双非)金融硕士学费6万,B大学(211)同专业12万,但授课老师其实是同一批人——这种情况在不少联合培养项目里还真存在。
2. 把握缴费技巧
现在很多学校支持分期付款,有些还能用公积金抵扣。东部某高校甚至推出“先读书后缴费”政策,等毕业涨工资了再慢慢还。
3. 地域选择有讲究
二三线城市的高校不仅学费低,生活成本也划算。像成都、西安这些教育重镇,有些专业质量不输一线城市,但整体开销能省下三分之一。
四、掏这个钱到底值不值?
有人说花十几万读个非全还不如报培训班,这话得两说。如果单纯学技术,培训班确实见效快;但要解决职称评定、考编落户这些硬指标,学历就是刚需。认识个朋友前年读了个7万多的教育硕士,去年评上一级教师,每月工资多了小两千,这么算四年左右就能回本。
学姐提醒各位,选学校和专业时,一定要上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有些学校这两年学费涨得比房价还快。多问问在读学生的真实体验,别光听招生老师说得好听。毕竟这钱花出去,可得听见个响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