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员私信问我,"老师,我工作五年想提升学历,但没时间备考联考,同等学力申硕到底学啥?"今天就给大家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个在职读研的特殊通道。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位32岁的护士长,通过某医科大学的同等学力申硕,边工作边学习,对了拿到了硕士学位证。她告诉我,"课程安排在周末,平时用医院内网就能看录播课,最难的是英语统考,但学校有免费辅导班。"

具体学什么呢?主要分三大块,

1. 通识必修课,英语和政治是必考科目,英语难度在大学四级到六级之间,政治主要考时政和基础理论

2. 专业核心课,比如教育学专业要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临床医学要学循证医学、高级病理学

3. 实操部分,多数学校要求提交病例分析/教学设计等实践报告,部分专业需要到校参加实验

特别注意这三类人最适合,

工作5年以上的一线员工

需要评职称的体制内人员

企业中层管理者提升学历

有个冷知识,清华大学的同等学力项目,计算机专业要交3.8万学费,但要求有2篇核心期刊论文才能申请学位。

对了给个建议,想报2025年入学的,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材料了。推荐关注华中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首都经贸的企业管理这两个专业,通过率相对较高,授课方式灵活。

同等学力申硕,哪些专业通过率最高?

同等学力申硕,哪些专业通过率最高?

一、教育学,门槛低,复习方向明确

教育学一直是同等学力申硕的“人气王”,主要原因就俩字,好考

考试科目少,大部分院校只考两门——外语(英语/日语等)和专业课(教育学综合)。专业课内容偏理论,比如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知识点系统性强,背熟重点就能拿分。

竞争相对温和,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招生院校也多,像师范类高校几乎都有开放名额。而且部分学校还会提供历年真题和复习提纲,照着学就行。

适合人群,教师、教育机构从业者,或者想转行做教育相关工作的职场人。

二、管理学,题型固定,容易抓重点

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这些管理类专业,通过率高的秘诀在于——考试套路明显

外语难度适中,英语考试大概在四级到六级之间,没有听力部分,重点突击阅读和写作就能过关。

专业课“重应用”,管理学综合的题目常考案例分析,比如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场景理解,比纯死记硬背轻松得多。

注意,部分院校会要求加考数学,但难度不高,提前确认好学校要求就行。

三、经济学,理科生优势大,但文科也能冲

很多人一听经济学就发怵,觉得要算公式搞模型。其实同等学力申硕的经济学专业,难度比想象中低

数学要求不高,考试中涉及的计算题大多是基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内容,比如供需曲线、GDP计算,公式直接套用就能解题。

重点突出,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些核心板块,占分比超过60%,集中火力攻克这几部分,及格线稳稳过。

适合人群,金融从业者、财务人员,或者对经济政策感兴趣的人。

四、法学,背多分,适合记忆力强的考生

法学专业的通过率两极分化——擅长记忆的人觉得简单,不擅长的人觉得头大

不考数学,全靠背!宪法学、法理学、刑法、民法这些科目,知识点虽然多,但考试范围明确。

真题重复率高,比如“宪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行为分类”这类题目,几乎每年必考,多刷题就能摸清规律。

“防坑”提醒,如果完全没法律基础,前期需要多花时间梳理框架,别盲目硬背。

五、文学类,外语好的人闭眼选

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等专业,最大特点是——外语达标就能赢一半

专业课难度低,文学综合考试侧重基础知识,比如现当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对文科生来说很友好。

外语是关键,如果英语底子好(比如过了六级),备考压力直接减半。部分院校还允许用小语种替代英语考试。

适合人群,媒体从业者、文案策划,或者单纯想提升学历的文艺青年。

六、工程类,实践性强,适合技术岗

计算机、电子信息、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看似门槛高,其实通过率也不错。

侧重实践应用,考试内容多和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相关,比如编程基础、工程力学,从事相关工作的考生容易上手。

院校支持多,理工类高校通常提供实验案例和操作诀窍,复习资料更接地气。

注意,部分专业可能需要提交项目报告或作品集,提前和学校确认要求。

对了说句大实话,通过率高≠躺着就能过,关键还得看自己花多少心思。选专业时,尽量结合工作背景和个人兴趣,备考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实在纠结,直接选“教育学”或“管理学”,大概率不会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