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两年,上海地区咨询在职博士的人数翻了两倍。很多人冲着“非全博士也能拿双证”“免联考入学”的宣传就冲动报名,结果踩了三个大坑,跟风选错研究方向、被高额学费“套牢”、误报不靠谱机构。今天咱就唠点实在的,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开这些坑。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浦东某外企高管一同事,图省事报了某机构的““抱过”班”,结果发现所谓的“免联考”其实是研修班,说一千,道一万只能拿结业证,根本没法申请博士学位。这就是典型的没搞清楚“同等学力申硕”和“统招博士”的区别——前者要先参加课程班,通过全国统考才能申硕;后者才是正经的学历教育。

上海现在有3类院校值得重点考虑,

1. 复旦管理学院DBA,适合企业老板,学费68万起,要参加校内笔试+面试,但能用管理案例代替论文

2. 同济工程博士,国企工程师首选,学费25万/3年,接受在职定向培养,周三周五上课不耽误工作

3. 上海社科院,体制内人士最爱,同等学力渠道多,但要求发2篇核心期刊

我强调一点三个细节,

别信“全程网课”的宣传,上海高校明确要求面授不低于总课时1/3

学费不是一次性付清,一般分学年缴纳,遇到要全款预付的赶紧跑

今年起新增“学术成果预审”,报名前最好先准备好专利或省级课题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先把目标院校近3年的《招生补充说明》翻出来,重点看第四章“培养方式”和第七章“学位授予条件”,这两部分藏着90%的坑。

《上海在职博士申请要准备哪些材料?》

上海在职博士申请要准备哪些材料?

上海在职博士申请要准备哪些材料?

一、基础材料缺一不可

1. 学历证明三件套

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毕业证、学位证原件扫描件必须清晰可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专升本学历需要额外提交专科毕业证明。去年有位朋友就因为这个,材料被打回来重新补交。

2. 工作单位敲章文件

在职证明要写明入职时间、现任职务,记得盖单位公章。有些高校比如复旦,还要求提供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表。这里有个小窍门,如果单位不方便透露薪资,可以用社保缴纳记录代替收入证明。

3. 研究计划书

别照搬全日制博士的模板!重点突出研究课题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比如有位在银行工作的申请人,就把"金融科技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作为研究方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接地气。

二、加分材料别忽视

4. 推荐信有讲究

两封推荐信中,至少一封要来自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去年同济大学就明确表示,具有正高职称的业内专家推荐信会优先考虑。如果认识报考专业的教授,提前三个月打招呼最稳妥。

5. 成果材料这样准备

专利证书、获奖证明要把封面和内容页都扫描。发表过的论文,记得附上期刊封面、目录页和正文。正在审稿的文章,可以提供录用通知+完整稿件。

6. 英语证明灵活处理

托福雅思过期的别慌,上海交大等高校承认近五年内的成绩。实在没有语言成绩的,可以用在国际会议发表过英文论文来替代,这个很多单位评职称时都有的材料正好用上。

三、特别注意事项

照片别随便拍

近期免冠证件照要蓝底还是白底?每个学校要求不一样。比如华东师大要求6个月内浅色背景照,像素不低于480☆640。建议直接去专业照相馆,把电子版存好。

体检报告有门道

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有效期3个月。注意某些专业比如医学类,会额外要求肝功能五项、心电图等特定项目,提前问清楚免得重复检查。

材料装订要规范

大部分高校要求A4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两个钉。有个细节很多人不注意,证书类复印件要在空白处手写"与原件相符"并签字,否则会被当成无效材料。

现在正是各高校开放申请的时间段,建议大家列个清单表格,每准备好一项就打钩标注。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比在网上查来查去靠谱得多。准备好这些材料,离博士梦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