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在职朋友问我,"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好考吗?通过率到底有多少?"今天我们就用真实数据来说话。以北京某211高校为例,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报名人数862人,最终通过资格审查的达723人,入学通过率83.8%。这个数字看起来挺美,但要注意三点门道,
我强调一点两点,1.部分院校实行"先到先得"政策,像中央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每年3月前报名的通过率比下半年报名的高出25%;2.跨专业申请要提前联系导师,去年有位做会计的学员想转教育学,提前半年给导师发了3篇读书笔记,说一千,道一万顺利通过审核。
需要划重点的是,入学通过≠拿证容易。根据教育部数据,同等学力申硕的最终获证率约65%,比非全统考低12个百分点。建议选择带考前辅导的院校,比如人大的法学专业,考前会提供近5年真题汇总。
同等学力申硕学费贵吗?在职读研费用一览
一、同等学力申硕到底要花多少钱?
同等学力申硕的费用主要分三块,课程学习费、考试费、论文答辩费。
1. 课程学习费,这是大头,一般院校收费在2万到5万之间。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大概3.5万,浙江大学的计算机方向可能4.8万。
普通院校(如地方师范类、理工类),2万-3.5万
重点高校(985/211),3.5万-5万
特殊专业(医学、艺术类),可能上浮10%-20%
2. 考试费,全国统考每科100元,大部分专业考两科(外语+学科综合),总共200元。如果第一次没考过,补考还得再交。
3. 论文答辩费,6千到1万不等,各校标准不同。比如北大要求1万,部分地方高校可能收8千。
二、为什么有人说“贵”,有人觉得“值”?
学费高低是相对的,关键看和什么比,
对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读管理类专业,非全学费普遍8万起步,而同等学力申硕只要3万左右。
对比时间成本,同等学力申硕不用脱产,周末或网络上课,省了辞职的工资损失。
看学校资源,有些高校会提供图书馆、导师一对一指导,性价比就高;如果学校支持少,可能就觉得“不值这个价”。
举个例子,
小王在二线城市工作,报当地大学的法学专业,学费2.8万。他周末上课,两年后拿到硕士学位,工资涨了30%。而同事读非全日制花了10万,还要每周跨省上课。这么一对比,小王觉得这钱花得挺实在。
三、哪些细节可能让费用“变相增加”?
1. 教材费,有些学校强制购买指定教材,一套可能收500-1000元。
2. 补考费,如果统考没一次过,补考不仅交钱,还可能产生交通住宿费。
3. 延期答辩,论文超时可能要多交指导费,部分学校收2000元/年。
建议报名前问清楚,“除了学费,还有其他必须交的费用吗?”
四、怎么选学校能少花钱?
1. 就近原则,本地高校通常比外地高校便宜,还能省住宿路费。
2. 看收费结构,优先选“学费全包”的学校,避开那些分阶段收费的(比如先交2万,后期再收杂费)。
3. 关注优惠,部分高校对早报名、团体报名有折扣,比如3人同行每人减2000元。
五、普通人能承受吗?
咱们算笔账,假设总费用4万(学费3.5万+考试费500+答辩费4500),分摊到两年,每月大概1660元。如果单位有教育补贴,或者自己接点兼职,压力会小很多。现在很多学校还支持分期付款,比如首付1万,剩余分12个月还清。
学姐提醒一句,选学校别光看价格,重点看有没有学位授予资格、导师是否负责。有些小机构打着“低价“抱过””的旗号,说一千,道一万连正规硕士学位证都给不了,那才是真坑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