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预报名季,总有在职考生因漏带材料耽误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究竟要准备什么?笔者走访了5所高校招生办,整理出这份全网最全清单。

一、必带4大件

1. 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正反面印在同一张A4纸上)

2. 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专升本需带专科毕业证)

3. 两寸蓝底证件照6张(电子版需480☆640像素)

4. 工作证明原件(需盖单位公章,模板在研招网下载)

二、加分材料

1. 职称证书(教师带教师资格证,工程师带职称证)

2.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需复印期刊封面目录)

3. 获奖证书(校级以上奖项更有效)

三、避坑诀窍

1. 照片别穿白衬衫(容易和背景色混)

2. 工作证明日期要覆盖报名当月

3. 专升本学生要带学信网验证报告

4. 提前10天检查学信网账号能否登录

别忘了,部分院校要求现场签《诚信承诺书》,建议自备黑色签字笔。去年某高校出现30%考生因没带够复印件折返,建议重要材料准备3份备份。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啥条件能报?

首先得看学历,

大专毕业满2年(从毕业到研究生入学当年够2年就行);

本科应届或已毕业(没年限要求);

已经拿到硕士、博士学位的也能直接报。

注意!部分特殊专业(比如MBA、法律硕士)可能会要求工作经验,具体得看学校招生简章。

二、报名时间和考试流程咋安排?

每年固定节奏,别错过这几个时间点,

10月,正式网上报名(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11月,现场确认(现在多数改线上确认了,按地区要求传照片、审核资料);

12月,全国统考初试(笔试);

次年3-4月,学校复试(笔试+面试)。

记住,初试过线才能进复试,两次考试都通过才算录取!

三、考试考啥?难不难?

初试科目分两类,

1. 大部分专业,英语二+政治+两门专业课;

2. 管理类专硕(如MBA),英语二+管理类联考(数学、逻辑、写作)。

难度嘛,实话实说,非全和全日制考同一张卷子,分数线也一样。但别慌,认真备考半年,尤其抓住专业课和英语,过线希望很大。

四、上课怎么安排?会影响工作吗?

各校安排不同,主流模式有两种,

周末班,周六日上课,适合本地或周边城市的学生;

集中班,每月集中4天左右(比如节假日),适合外地学生。

建议提前问清楚学校的具体课表,避免和工作冲突。

五、毕业证和学位证有啥区别?

非全毕业后拿“双证”,

毕业证(注明“非全日制”);

学位证(和全日制一模一样)。

重点来了!从2017年起,非全学历国家明确认可,考公、评职称、落户都能用。

六、学费贵不贵?能贷款吗?

非全学费普遍比全日制高,比如,

普通专业,2万-5万/年;

MBA等管理类,5万-20万/全程。

大部分学校不提供宿舍和奖学金,但有些银行会推出“在职教育贷款”,可以咨询当地分行。

七、报名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提前备好这些,避免手忙脚乱,

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

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用学生证);

工作证明(部分学校要求);

报名号(网报成功后系统生成)。

八、档案和户口怎么处理?

非全研究生不调档案!户口一般也不迁到学校,毕业后直接拿学历走人,不影响你现在的社保、工龄。

九、辞职备考还是边工作边考?

个人建议,除非工作特别忙,否则尽量别辞职!非全本来就是为在职人群设计的,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复习,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实在基础弱的话,提前6个月开始刷题更稳妥。

十、选学校要注意啥?

三个关键点,

1. 地理位置,优先选离家或单位近的,跑太远上课真的累;

2. 专业对口,别光看学校名气,选和工作相关的专业更实用;

3. 招生人数,查往年录取数据,避开只招个位数的“神仙打架”专业。

对了说两句

报名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简章,每年政策可能有微调。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直接打学校招生办电话,比网上瞎猜靠谱得多。希望这些解答能帮到你,备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