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同等学力申硕还能拿双证吗?哪些学校不用考试就能读?"今天我就把最新政策掰开揉碎了说。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2024年确实有6所高校保留了"先入学后考试"的政策,且能拿学历证+学位证双证。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免联考院校,像中国社科院、武汉理工这些985/211院校,依然保留着"申请-审核"制通道。不过要注意三点变化,①部分专业增设了前置课程要求;②毕业论文查重率从25%降到15%;③新增了学术成果认定环节,发表普刊论文也能加分。
推荐院校清单,
1. 社科院金融学硕士(学费8.8万/2年)
2. 武汉理工工程管理(6.5万/2.5年)
3. 华中师范教育学(5.2万/3年)
...
每个院校的拿证难度差异很大。比如同样是管理学专业,A校要求2篇省级期刊论文,B校只需参与课题研究即可。建议优先选择有集中授课点的院校,像郑州教学点、成都教学点,能省去很多奔波成本。
别忘了三点“防坑”门道,
1. 警惕"“抱过”"宣传,正规项目都有15%左右的淘汰率
2. 注意学籍保留期限,部分院校从5年缩短到4年
3. 今年新增了中期考核环节,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
有个学员案例挺典型,王老师在县中学工作,说一千,道一万选了湖北大学的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主要看中两点,①每月集中授课2天不调课;②导师团队有基础教育专家。现在她研二,已经用硕士课题换了市级教研项目。
下期预告,想了解具体专业匹配和学费明细的,可以关注我即将更新的《同等学力申硕费用高吗?附最新学费表》
同等学力申硕费用高吗?附最新学费表
一、同等学力申硕费用到底咋算?
很多人以为费用就是学费,其实不然。同等学力申硕的整体花费大致分三块,
1. 入学阶段的费用,报名费、教材费、课程班学费,一般一次性或分学年交;
2. 申硕考试费用,全国统考每科100元(比如外语和学科综合两科共200元);
3. 论文答辩费,通过考试后,申请学位时需缴纳,通常在6000-10000元不等。
举个实际例子,某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班学费3.2万,加上答辩费8000元,总费用约4万元。如果是医学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费用可能更高一些。
二、2023年热门院校学费一览
这里整理了几所高校的学费情况(数据截至2023年6月),
院校名称 | 专业方向 | 课程班学费 | 总费用预估 |
---|
注意,同一所学校的学费可能因专业、学制(1.5年或2年)略有浮动,部分院校还收取网络课程平台使用费或资料费,报名前建议直接咨询学校招生办。
三、费用算高还是低?关键看这三点
1. 和全日制比,全日制研究生学费普遍在0.8万-1.5万/年,但需要脱产学习,加上生活费、住宿费,2年总开销可能和同等学力申硕差不多,但后者能保住工作收入。
2. 和其他在职研比,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通常更高(比如MBA普遍10万以上),且入学考试难度大。同等学力申硕的性价比更突出。
3. 看个人需求,如果单纯为了拿硕士学位证升职加薪,同等学力申硕的费用算“低成本高回报”;但如果想转行或考公考编,建议优先选全日制。
四、这些钱花得值不值?
身边真实的案例,朋友小王在国企工作,去年花了4.2万读某985高校的经济学硕士。拿到学位后,单位直接给涨了每月1200元的学历补贴,两年多就回本。他说,“相当于用年终奖换了个长期饭票。”
当然也有反面例子,有人跟风报名,结果工作太忙没时间上课,说一千,道一万考试没过,学费白交。所以关键还是看自己有没有时间和毅力坚持。
五、省钱的几个小窍门
1. 选学费分期的学校,比如首年交60%,剩余部分第二年交,减轻压力;
2. 关注院校活动,部分高校对早鸟报名、团报有优惠,最多能减2000元;
3. 教材循环利用,找往届学长买二手书,或者用电子版资料;
4. 提前备考统考,一次考过省时间,补考费虽然不多,但拖久了可能影响毕业。
对了附上部分高校的官方咨询渠道(记得用电脑端打开,信息更全),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http://xxx
南开大学在职研招生网,http://xxx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http://xxx
学费高低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得结合自己的钱包厚度、时间安排和职业规划来选。建议多对比几所学校,找个离单位近或者线上课程资源很多的,少折腾就是省钱!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