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问我,"在上海读个非全研究生,真能帮助落户吗?"根据最新政策,上海确实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人才引进范围,但具体要求要看就读院校是否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比如复旦的非全MPA,毕业后符合条件可直接加15分,而普通院校的非全学历在积分落户中可能不占优势。

1. 专科毕业满5年可报管理类专业

2. 本科应届生不能报考(需毕业满3年)

3. 部分专业要求相关工作经验

特别注意,上海交大的某些工程硕士要求提供社保记录,同济的设计类专业需要作品集。

以上海地区为例,

985院校MBA普遍18-35万

211院校教育硕士约6-8万

普通院校3-5万

有个真实案例,小王去年报了某机构的"免联考硕士",结果发现学历不被教育部认可,8万学费打了水漂。提醒大家务必认准学信网可查的学历。

建议选择集中授课的院校,比如华东师大教育硕士每月集中4天上课。去年认识的李姐在浦东上班,每周六去闵行校区上课,单程通勤2小时,坚持半年后实在扛不住,对了转成了网络班。

通过跟30多位在读学员交流,发现这三类人最适合,

1. 国企/事业单位需要学历评职称的

2. 已有上海居住证需要加分落户的

3. 从事技术岗位需要专业证书的

但要注意,想靠非全学历转行到金融、法律等专业领域,实际帮助有限。

2024年起,上海部分高校开始实行"人脸识别+GPS定位"考勤,缺课超1/3直接取消考试资格。建议选择有直播回放的院校,比如上外的外语类专业支持线上补课。

上海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上海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先说整体情况,

上海的学费水平和其他一线城市差不多,但不同学校、专业差距挺大。普通专业一年2万到5万常见,但热门专业比如MBA、金融硕士,直接冲上10万+。记住,学费一般按学年交,但也有学校要求一次性付清,报名前一定要问清楚!

各校学费大盘点(数据参考2023年招生简章),

1. 复旦大学

MBA,50万左右(分在职和国际班,国际班更贵)

法律硕士(非法学),约4.5万/年

公共管理(MPA),3.8万/年

划重点,复旦的经管类普遍贵,但学校牌子硬,适合预算充足的职场人。

2. 上海交通大学

金融硕士,18.8万/全程

工程管理(MEM),18万左右

翻译硕士,约6万/年

交大工科和商科强,学费也“强”,不过部分专业提供分期付款,压力能小点。

3. 同济大学

MBA,30万起(分项目,双学位更贵)

城市规划,3万/年

工程管理,12万/全程

同济的理工科性价比不错,尤其工程类,适合想转技术管理岗的人。

4.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管理,2.5万/年

应用心理硕士,6.8万/全程

图书情报,4万/全程

师范类院校的教育专业很“亲民”,适合老师或想进教育行业的同学。

5. 上海财经大学

会计硕士(MPAcc),16.8万/全程

金融硕士,18万起

税务硕士,12万/全程

财大的专业“贵得有道理”,本地金融圈认可度高,很多单位还支持报销部分学费。

6. 华东理工大学

MBA,18.8万起

工程管理,10万/全程

社会工作,3万/年

华理的学费相对“温和”,尤其工科专业,适合预算有限但想提升学历的上班族。

怎么省钱?小技巧来了!

盯紧奖学金,不少学校给非全学生设奖学金,比如交大、复旦的MBA项目,优秀学员能拿1万-5万补贴。

单位报销,国企、事业单位或大厂可能补贴学费,提前和HR打听政策。

选性价比专业,比如华师大的教育类、华理的工程类,学费低且就业稳。

友情提示,

学费≠全部开销!教材费、答辩费、交通住宿可能另算,尤其跨城上课的同学,通勤成本得提前算账。

警惕“低价陷阱”,个别机构打着低价旗号招生,但学历含金量可能打折,认准学校官方招生简章。

涨价是常态,比如复旦MBA五年涨了十多万,早读早省钱。

对了附上一条真心话,选非全研究生,别光看学费,还得琢磨上课时间(周末还是集中授课)、学校距离、专业是否对口。比如家住浦东却选了松江的学校,每周往返三小时,时间成本可比学费贵多了!

希望这份清单能帮你理清思路,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