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松江在职朋友的咨询,"想读个非全研究生,但不知道松江哪些学校靠谱?"今天就结合最新招生政策,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松江目前有6所院校开设在职研究生项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参加12月统考的双证非全,比如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另一类是免联考的同等学力申硕,像东华大学的经管类专业。我强调一点,2024年起新增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智能制造硕士,适合松江开发区的技术人员。

学费差异特别大,从2.8万到26万都有。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翻译硕士只要3.2万/年,而某中外合办的MBA项目要16万全程。建议先确认单位是否认可再报名,去年就有学员选了高价项目结果单位不认学历。

重点说说免联考项目,这类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但要注意三点,1)必须查院校招生简章是否备案 2)结业证≠学位证 3)申硕考试通过率普遍在70%左右。松江开放大学今年新开的"先上课后考试"模式,倒是适合工作忙的上班族。

住宿问题很多人关心,目前只有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提供周末住宿,其他学校都要自行解决。建议松江新城的朋友选临港大学城的项目,地铁9号线直达比较方便。

对了说个真实案例,在松江某外企工作的小王,去年同时报了非全和同等学力项目,结果发现课程时间冲突。建议大家量力而行,在职读研最怕贪多嚼不烂。

同等学力申硕失败的三大常见原因

同等学力申硕失败的三大常见原因

一、没搞清政策要求,盲目跟风报名

很多人听说“免试入学”“先读后考”就头脑一热报了名,结果压根没仔细研究学校和专业的硬性条件。比如,

学历年限不达标,有的学校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才能申硕,有人刚毕业1年就急着交钱,说一千,道一万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专业不对口,部分院校要求前置专业与申硕方向一致,跨专业报考的学员可能直接被卡在材料审核阶段。

地区限制,某些高校仅限本地户籍或在职证明,异地报考的学员没提前确认,白忙活一场。

建议,直接打学校研招办电话,把“毕业年限”“材料清单”“考试流程”三条问清楚,截图保存官网文件,别光听机构忽悠。

二、备考方法“假努力”,效率低下

同等学力申硕的统考科目(比如英语和学科综合)看着简单,但通过率却不高。问题出在“无效备考”上,

盲目刷题不个人觉得,有人真题刷了5遍,但同样的知识点反复错,只顾数量不重质量。

忽视大纲变化,比如英语考试取消听力后,有人还在死磕听力练习,浪费精力。

轻视主观题,学科综合的论述题占分高,但有人只背名词解释,遇到大题直接懵。

真实案例,去年一位考生英语考了58分(60分及格),复盘发现阅读理解错题全是同类型的长难句结构问题,如果早针对性练习,完全能过线。

三、论文阶段“踩雷”,卡在对了一关

通过考试只是第一步,论文才是终极BOSS。不少人栽在这儿,

选题太冷门或太宽泛,比如选“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结果参考文献太少,导师直接让换题。

数据来源不靠谱,用网上搜的二手数据做分析,答辩时被质疑真实性。

格式细节不重视,目录页码错误、参考文献格式混乱,有的导师直接打回修改。

“躲坑”秘诀

1. 开题前多找导师沟通,选题范围“宜小不宜大”;

2. 数据尽量从权威期刊、统计年鉴获取,自己调研更稳妥;

3. 论文模板用学校官方版本,别自己瞎排版。

同等学力申硕本身并不难,但想顺利拿证,关键得避开这些“前人踩烂的坑”。少点想当然,多点务实准备,结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