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职人员私信问我,"老师,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这个专业申硕难度大不大?"作为从业8年的学历规划师,今天给大家说点实在话。这个专业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大类,主要涉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这些前沿领域,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考试难度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

先说说考试科目,全国统考就考外语和地质工程综合两门。外语可以在英日俄法德五种里任选,地质综合考试重点在基础理论,比如去年真题里GIS系统应用占35%,遥感技术占30%,只要把指定教材过三遍,做透近五年真题,60分及格线真的不难达到。我带的学员里,有个在油田上班的一姐妹,每天通勤路上用手机刷题,半年备考就过了统考。

学校选择也有讲究,中国地质大学和吉林大学这两个985都开设了该专业。地大要求有2年相关工作经验,吉大则接受跨专业申请。我强调一点,今年新增的西安科技大学性价比超高,学费只要2.8万全程,还提供考前辅导直播课,特别适合预算有限的学员。

论文答辩环节要注意两点,一是选题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比如去年有位学员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优化了所在煤矿的勘探方案,这种选题通过率100%;二是提前半年联系导师,建议9月报名后就着手准备开题报告。

对了说句掏心窝的话,这个专业虽然冷门,但竞争压力小,特别适合在能源、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的朋友。去年全国平均通过率68%,比热门的工商管理专业整整高出22个百分点。想拿硕士学位的,真的可以重点考虑。

测绘工程同等学力申硕通过率对比分析

测绘工程同等学力申硕通过率对比分析

几年,不少在职人员开始关注测绘工程同等学力申硕这条路。毕竟不用脱产学习,还能拿硕士学位,听起来确实很香。但很多人心里犯嘀咕,通过率到底高不高?不同学校之间差别大吗?今天咱们就抛开官方套话,用大白话聊一聊真实情况。

一、考试本身难度如何?

同等学力申硕的全国统考科目一般包括学科综合英语两门。测绘工程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主要涉及测量学基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些方向。对于本专业出身的考生来说,复习压力相对小一些,但跨专业的朋友可能需要多花时间补基础。

英语考试的难度大概在四级到六级之间,重点考察阅读和写作。不少考生反馈,如果工作中常用英语,或者本身底子不错,过线问题不大。但完全“吃老本”不复习的话,也可能翻车。

二、不同院校的通过率差异

根据近几年考生反馈和数据统计,通过率高低和学校层次并不完全挂钩。比如某些985高校的测绘工程专业,申硕通过率反而高于部分普通院校。原因可能有两点,

1. 教学支持力度不同,部分高校会提供针对性强的考前辅导班,甚至整理高频考点;

2. 学员基础差异,重点院校的报考者中,从事测绘相关工作的比例更高,实践经验对考试有帮助。

举个实际例子,某中部地区211高校的测绘工程申硕统考通过率常年保持在65%-70%,而某地方院校的通过率则在55%左右徘徊。

三、个人原因才是关键

别光盯着学校牌子,自己的准备情况更重要。接触过几个真实案例,

一位在测绘院工作8年的老哥,每天利用通勤时间背专业名词,周末做真题,一次性两门全过;

另一位跨专业考生,报了培训班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了三次才勉强及格。

建议备考时重点关注,

1. 近五年真题重复刷,很多考点会变着花样反复出;

2. 工作案例结合理论,比如把实际项目中的测量问题对应到考试知识点;

3. 英语作文模板提前准备,考场直接套用能省不少时间。

四、别踩这些坑

1. 盲目相信““抱过””承诺,有些机构打着“内部渠道”旗号收高价,说一千,道一万连基础资料都不给全;

2. 忽视学校附加要求,部分院校要求发表论文或完成实践报告才能申请答辩;

3. 拖延症晚期,同等学力申硕的有效期一般是4-6年,但越拖考试难度可能越大(题库更新、个人时间减少)。

五、怎么选学校更靠谱?

1. 优先考虑专业课考试科目与工作内容重合度高的院校;

2. 打听往届学生的真实评价,重点看教学支持是否到位;

3. 注意学校的地理位置,尽量选方便参加面授辅导的(虽然现在很多课程线上化,但有些实操环节还是线下更有用)。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实在话,测绘工程这个专业,申硕通过率整体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能不能成,关键看自己肯不肯下功夫。与其纠结哪个学校“好过”,不如早点把专业书翻出来,该记的公式背熟,该练的题型吃透。毕竟试卷上的分数,从来不会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