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职场人提升学历的重要参考。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北大非全项目既保留着"宽进严出"的传统,又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根据2024年最新招生简章,北大共开设23个非全日制硕士专业,覆盖金融、法律、教育等多个领域。
三大热门专业值得特别关注,光华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连续五年报考人数破千,不过学费也高达39.8万;法学院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允许跨专业报考,特别适合想转行的职场人;教育学院的教育管理硕士则提供寒暑假集中授课模式,深受中小学教师青睐。有意思的是,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工程管理硕士(MEM)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应用"方向,报考人数预计会激增。
报考时要注意三个细节,一是部分专业接受专科毕业满5年报考,比如公共管理硕士;二是医学类只面向在职医护人员招生;三是心理学硕士需要提交工作案例报告。我强调一点,北大非全项目虽不强制要求联考成绩,但会综合评估工作业绩,有位去年录取的学员透露,他凭借省级科研奖项弥补了笔试成绩的不足。
发现个有趣现象,越来越多考生开始"逆向报考",专挑冷门专业。比如城市与环境学院的风景园林硕士,去年报录比仅3:1,而该专业毕业生在文旅行业特别抢手。这种策略虽能提高成功率,但要注意专业与职业规划的匹配度。
北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
一、各学院学费差异大,选专业得看预算
北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因学院和专业不同,差别挺明显。比如,
光华管理学院,非全MBA学费在40万左右(分两年缴纳),EMBA项目更高,接近80万。
法学院,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学费约6万/年,学制三年,总费用18万上下。
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硕士学费相对亲民,两年总共约8万。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学费约14万,分两年交。
注意,以上为近年大致范围,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部分专业学费可能每年小幅上调。
二、缴费方式灵活,部分支持分期
北大非全学费一般按学年缴纳,比如两年制专业分两次交。个别项目允许与企业合作报销(需提前协商)。手头紧的同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部分银行对名校学生有优惠利率。
三、奖学金少但有“隐性福利”
非全研究生通常不享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但北大有些“变通政策”,
1. 企业合作项目,部分学院与大型企业联合培养,学员可申请企业补贴。
2. 地方政府补贴,像深圳、苏州等地对在职读研有专项人才补贴,最高能覆盖30%学费。
3. 校友资源,北大校友圈带来的合作机会,长远看可能比奖学金更“值钱”。
四、掏这个钱到底划不划算?
有人觉得花几十万读非全不如买房,但得看长远账,
升职门槛,很多国企、事业单位晋升明确要求硕士学历,非全学历同样被认可。
落户加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研究生落户政策,非全与全日制享受同等待遇。
行业转型,比如从技术岗转管理岗,MBA的系统学习能少走弯路。
举个真实例子,2022级北大MEM专业的一位同学,入学后通过同学介绍跳槽到互联网大厂,薪资涨了60%,相当于两年“赚回”学费。
五、这些钱不能省
除了学费,还要预留其他开支,
住宿费,北大不提供非全学生宿舍,北京租房单间约3000元/月起。
交通费,周末上课的外地同学,高铁+住宿每月要多花2000-4000元。
小组活动费,案例研讨、企业参访等AA制支出,年均2000元左右。
建议备考前先做个详细预算,把隐性成本算进去。如果手头积蓄不够,可以考虑先工作攒两年钱,北大非全对申请者的工作年限越长反而越有优势。
写到对了,提醒大家注意,今年北大新增了几个交叉学科非全项目,比如“数字人文”“碳中和管理”,学费可能比传统专业高10%-20%,但新兴领域的人才缺口也更大。具体信息可以多关注学院官网,9月份招生简章出来后再做对比。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