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能不能拿奖学金?很多人以为只有全日制才能申请补贴,其实非全也有"薅羊毛"的机会。今天就给大家说透非全奖学金的门道,看完至少省下2万块学费!
第一类是国家奖学金。每年2万个名额,每人2万元。虽然竞争激烈,但像人大、复旦这类双一流院校,每年都会给非全学生留名额。申请诀窍是,专业课成绩前10%+发表过论文,成功率能提高60%。
第二类是学校自设奖学金。比如北师大给非全生设置的"卓越奖学金",一等奖能抵1.5万学费。注意看各校《研究生手册》,很多学校藏着这类福利。去年有学生靠这个直接免了三分之一学费。
第三类是企业合作奖学金。特别是MBA、工程管理这类专业,像腾讯、华为会给合作院校的非全学生发定向补贴。有个朋友读中科大软件工程非全,直接拿了企业发的3万培养津贴。
要特别注意这三点,
1. 不是所有学校都有非全奖学金,报考前要打招生办电话问清楚
2. 奖学金政策每年都在变,重点关注3-5月发布的当年政策
3. 部分奖学金要签定向协议,比如要求毕业后在当地工作满2年
常见问题,
Q,同等学力申硕有奖学金吗?
A,99%的院校都没有,但有些会减免部分答辩费
Q,免联考国际硕士能申请吗?
A,要看认证情况,通过留服认证的项目有机会申请
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非全培养质量,像武大去年就把非全奖学金预算提高了40%。建议大家在选校时,把奖学金政策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毕竟读研已经要兼顾工作,能省一点是一点。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能报销吗?
一、先看政策规定,国家怎么说?
国家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定位很明确,“在职学习,自主承担费用”。也就是说,政策上并没有强制要求单位必须报销学费。不过,这不等于“完全没门儿”,关键还得看单位和地方的具体情况。
举个例子,某些地区的事业单位、国企或大型企业,为了鼓励员工提升学历,会出台内部补贴政策。比如教师、医生等行业,部分单位可能按比例报销学费,但通常会有附加条件,比如要求毕业后继续服务一定年限。
二、单位有没有这项福利?直接问!
想搞清楚能不能报销,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单位人事部门问清楚。
有的单位会把学历提升纳入员工福利,比如,
签订协议,报销50%-80%学费,但需工作满3年;
取得学位后一次性奖励;
按课程成绩分级补贴(比如每科成绩达到B以上补贴部分费用)。
但大多数私企、中小公司可能没有这类政策。这时候可以试着“谈判”,比如承诺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或者用进修作为晋升筹码。
三、特殊情况,这些钱可能“变相”省下来
如果单位明确不报销学费,也别灰心。还有几种方式能减轻经济压力,
1. 抵个税,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继续教育”,每年最高可抵扣4800元个税(具体以当年政策为准);
2. 助学金/奖学金,部分高校对非全学生开放奖学金申请,尤其是成绩突出的在职考生;
3. 地方人才补贴,一些城市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对取得硕士学位的本地工作者发放补贴(比如深圳、杭州等地有过类似政策)。
四、报销流程,做好这3步不吃亏
如果单位同意报销,一定要走正规流程,避免后续扯皮,
1. 提前签协议,白纸黑字写清楚报销比例、服务年限、违约赔偿等细节;
2. 保存好票据,学费发票、录取通知书、成绩单原件缺一不可;
3. 分期报销更稳妥,和单位协商按学期或学年分批报销,降低风险。
五、掏心窝子的建议
1. 先沟通再交钱,别等报名缴费后才问单位,被动变主动;
2. 算好“性价比”,如果自费读书,评估未来收入增长是否能覆盖成本;
3. 留心隐性福利,比如某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研究生学历能免考部分科目,这也是一种“省钱”。
学姐提醒一句,各地政策差异大,哪怕同一个单位,不同领导班子的态度也可能不同。关键还是提前摸底,做好两手准备。毕竟投资自己永远不亏,但钱怎么花得更值,还得靠多问、多琢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