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私信问我,"一姐妹哈,复旦非全到底哪些专业值得读?学费贵不贵?"今天我就给大家说点大实话。我表妹去年刚考上复旦的公共卫生硕士(MPH),两年下来学费才8万,比上海其他985院校同类型专业便宜近3万。
先说说复旦非全的五大热门专业,
1. 公共管理硕士(MPA),政府单位的最爱,周末上课不耽误工作
2. 工商管理硕士(MBA),注意分在职班和集中班,学费28.8万起
3. 法律硕士(非法学),司法系统晋升利器,全程有网络课程
4. 工程管理(MEM),适合理工科背景,实践项目多
5. 应用统计硕士,数据分析岗必备,今年新增非全方向
重点说说怎么省钱。像社会工作硕士,学费才6万,还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我认识个街道办的姑娘,读这个专业每月补贴2000块,相当于白读。再比如新闻与传播硕士,虽然学费12万,但很多媒体单位有报销政策。
报考要注意三个时间节点,每年9月预审材料,10月正式报名,12月底全国统考。别忘了,复旦非全不接受专科直接报考,必须有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去年有个粉丝专科学历想报,后来走的同等学力申硕通道,现在在读研修班。
说一千,道一万给个实用建议,想拿双证又怕考试难的,优先选工程管理和公共卫生专业。这两个专业去年复试分数线都是国家线,公共课过45分就能进面试。要是数学基础差,直接避开MEM选MPA,管理类联考不考高数。
复旦非全研究生报考条件全捋清
一、学历门槛,不是所有本科都能报
复旦非全对学历的要求分得比较细,简单来说,
1. 本科毕业生,有国家承认的毕业证就能报,但要注意——部分专业要求有学位证(比如金融、法律硕士),报名前一定要查清楚当年的招生简章。
2. 专科生,毕业满2年(从毕业到录取当年9月算)可报考,但多数专业会加试专业课,尤其是经管类、法学类专业。比如MBA可能加考管理学基础,专科生最好提前复习。
3. 特殊情况,党校文凭、海外学历需要先做认证,民办本科要有学信网备案,成教、自考本科只要有毕业证都算数。
小提醒,别以为“非全”门槛低,复旦热门专业(如新闻传播、金融)的实际录取考生中,80%以上是全日制本科,专科生想冲的话,工作履历得足够亮眼。
二、工作经验,不是所有专业都要工作证明
很多人以为“非全=必须上班族”,其实分两种情况,
明确要求工作经验的,比如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本科需3年经验,专科需5年。这里的“经验”不限制行业,开公司的、自由职业甚至家庭主妇(能开工作证明)都行。
不强制要求但隐性加分,像法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虽然招生简章没写工作经验,但面试时会更看重职业背景。曾有考生初试高分,却因“零职场经历”被刷,应届生要谨慎选择这类专业。
重点注意,工作年限按“毕业证时间到入学时间”计算,比如2024年9月入学,本科最晚2021年9月前毕业。兼职、实习不算在内,但社保记录或劳动合同能辅助证明。
三、专业限制,跨考没那么自由
复旦非全大部分专业允许跨考,但两类情况例外,
1. 医学类,比如公共卫生硕士,明确要求本科为医学相关专业,护理专业想转临床管理会被卡。
2. 理工科,例如电子信息硕士,虽不限制本科专业,但复试会考编程、电路设计等实操,非科班出身得提前恶补。
“躲雷”建议,想跨考的同学,先研究目标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内容。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虽然专门接收跨考生,但民法、刑法等科目零基础自学难度大,报班通过率更高。
四、报名材料,这些证明提前准备
除了身份证、学历证这些常规材料,复旦非全还要留意,
推荐信,MBA、MPA等管理类专业通常要2封推荐信,推荐人最好是直属领导或行业资深人士。
工作证明,需加盖单位公章,如果离职了,找前雇主开证明或用离职报告+社保记录替代。
研究成果,教育类、新闻传播类专业有论文或作品集会加分,哪怕没发表过,课程论文、公众号运营案例也能整理成册。
细节提醒,2023年起部分专业新增“政治审查表”,国企或事业单位的考生要提前和人事部门沟通,避免盖章拖延。
五、考试流程,过线≠录取
复旦非全和全日制用同一套国家线,但实际录取规则有门道,
1. 初试,管理类联考(如MBA)考英语二+管综,其他专业考政治+英语+专业课。注意!复旦自命题专业课难度高于平均水平,比如新闻传播专业的440科目,历年真题重复率不到30%。
2. 复试,通常按1:1.2~1:1.5的比例淘汰,包含英语口语、专业问答、心理测试。曾有考生笔试排名靠前,但复试时答不出“结合工作经历谈专业应用”而被逆袭。
备考策略,专业课别只盯着参考书,多关注复旦教授近3年的论文方向。比如金融硕士复试常问数字人民币、科创板等热点,临时抱佛脚根本答不上来。
六、普通人容易踩的坑
1. 盲目迷信“过线录取”,除了MEM等冷门专业,复旦热门非全专业的复试线普遍比国家线高20分以上,比如2023年应用心理硕士复试线冲到375分。
2. 低估时间成本,非全虽是周末上课,但复旦考勤严格,异地考生(尤其是江苏、浙江周边)每周往返上海,交通住宿费一年得多花2万+。
3. 错过专项计划,退伍士兵、支教保研等渠道能降分录取,但需要提前提交证明材料,有人等到调剂阶段才知道,白白浪费机会。
学姐提醒,每年9月复旦研招网会更新最新的报考细则,比如2024年工程管理硕士新增“需提交项目报告”,一定盯紧官网通知。如果看完还是拿不准自己符不符合条件,直接打学院招生办电话(记得工作日下午打,接通率高),千万别轻信“内部渠道”的谣言!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