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姐妹在饭局上跟我吐槽,"想考个非全研究生提升下学历,结果上网一搜全是广告,连去哪考试都没整明白。"这话说出了多少在职考研人的心声。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该咋选学校。
第一看地域,这事比选对象还现实。去年小李报了北京某高校的MBA,结果每月两次跨省上课,光机票钱就够交半年学费。现在全国有287所高校招收非全研究生,像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这类地方强校,本地人报读性价比最高。
第二盯准招生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和统考非全完全是两码事,前者免联考但拿的是单证,后者要参加12月统考却能拿双证。广州某重点高校的招生老师透露,他们学校非全的报录比能达到3:1,比全日制还激烈。
第三别被"免联考"忽悠瘸了。市面上有些机构打着"免试入学"的旗号,实际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去年有个朋友花8万报了个所谓免联考硕士,对了发现学历压根不能留服认证。记住,教育部批准的9所自主招生院校才是正规军。
费用方面要擦亮眼。985院校的非全硕士普遍在8-15万之间,管理类专业可能飙到20万+。但像河南大学的教育硕士,全程学费不到5万,绝对是性价比之王。建议优先考虑本省有教学点的外地名校,既能享受优质资源,又省下住宿交通费。
学姐提醒三个关键时间节点,每年9月关注院校招生简章,10月正式报名千万别错过,12月联考后还有院校自主复试。现在很多学校实行"提前面试+过线录取"政策,比如华东师范大学MBA,提前面拿到优秀的话,联考只需过国家线就能稳上岸。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般多少钱?
一、学费到底多少钱?看专业、看学校!
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没有统一标准,主要分两种情况,
1. 普通专业,比如教育学、文学、工程类,学费一般在2万-8万之间。比如某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全程学费3.5万;某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非全,学费4.8万。
2. 热门专业,像MBA、MPA、金融这类,学费直接“起飞”。普通院校的MBA大概5万-15万,名校直接20万起步。比如某985高校的MBA项目,学费28.8万;一线城市的金融硕士,普遍在10万以上。
划重点,别光看学费数字,还得算上学制。比如3万/年,读3年就是9万,比一次性交5万的2年制专业更贵。
二、影响学费高低的四大关键点
为啥有的专业便宜,有的贵到离谱?主要看这几点,
1. 专业性质,应用型专业(如MBA)比学术型(如历史学)贵,因为课程实践性强,师资和资源投入更多。
2. 学校招牌,985、211院校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院校。比如同样是非全法律硕士,某政法大学收费6万,而普通高校可能只要3万。
3. 地区差异,北上广深的高校学费比二三线城市高。比如上海某高校的MPA学费8万,同专业在二线城市可能5万就能搞定。
4. 学制长短,2年制总费用可能比3年制低,但每年分摊下来压力更大。
三、不同院校的真实学费参考
直接上例子,更直观(数据参考近年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MBA非全39.8万,法律硕士11.8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4.5万,应用心理硕士9.8万。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6.8万,MBA非全8.9万。
普通双非院校,比如某省属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全程2.8万。
注意,部分院校会分学年缴费,比如第一年交60%,剩余两年各20%,压力能小点。
四、怎么省钱?试试这几招
1. 蹲奖学金,别以为非全没有奖学金!部分院校会设置优秀学员奖励,比如减免10%-30%学费。
2. 选性价比高的学校,非全学历在求职时更看重“硕士”头衔,而非绝对名校。如果预算有限,可以选专业强但名气稍弱的院校。
3. 分期付款或单位报销,有些学校支持学费分期,或者和银行合作低息贷款。如果是单位鼓励进修,还能争取报销部分费用。
4. 早考早省心,近几年学费普遍上涨,比如某高校MBA从2019年的15万涨到2023年的22万,拖得越久可能越贵。
学姐提醒一句,报考前一定要去学校官网查最新招生简章,或者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不同年份的学费可能有浮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