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同等学力申硕读博的具体门道。作为“懂行的人”,我去年刚通过某双一流院校的在职博士申请,今天就拿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首先要明确,同等学力申硕读博确实能免去联考环节,但别以为这就轻松了。我身边有3个朋友都卡在科研成果这一关,有个老哥发了5篇普刊都没过审。这里有个关键点,院校要求的核心期刊目录每年都在变,去年某学报还在目录里,今年突然就被踢出去了。

选导师比选学校更重要!我当初特意跑了三趟学校,对了跟了个刚评上博导的副教授。这类导师手头项目多、带的学生少,反而更容易出成果。千万别迷信大牛导师,他们手下的博士都排着队等指导呢。

费用方面要警惕隐形消费。除了公示的6-8万学费,还要预留3万左右的实验材料费。有个同行在中期考核时被要求自费参加国际会议,临时凑了2万差旅费差点崩溃。

我强调一点2025年要申博的朋友,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科研成果了。很多院校要求近3年内发表的论文,今年发文章正好能赶上申报节点。发现有个取巧的办法,跟导师合作发二作文章,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同等学力申硕读博,哪些期刊被拉黑了?

同等学力申硕读博,哪些期刊被拉黑了?

准备通过同等学力申硕读博的同学注意了!辛辛苦苦写的论文要是发到"黑名单"期刊上,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影响毕业资格。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说说哪些期刊上了高校黑名单,手把手教你“躲坑”。

一、官方预警期刊要记牢

中科院每年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是重灾区,比如这些特征期刊千万躲着走,

1. 医学领域的《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中风险)

2. 材料学的《Coatings》(低风险但预警)

3. 计算机类的《Electronics》(2023年新上榜)

这些期刊不是说质量差,而是存在灌水嫌疑。说白了,你发这类刊物,学校可能不认账。

二、高校内部黑名单更严格

很多985/211高校有自己的"小本本",比如,

某Top5高校直接拉黑所有Hindawi旗下期刊

某理工强校把MDPI三个字母打上红叉

部分医学院校封杀Frontiers系列

建议直接去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搜"不认可期刊目录",或者找在读博士打听内部消息。

三、野鸡期刊五大特征

遇到这些情况赶紧跑,

1. 邮箱催稿特别勤,"亲,三天内投稿免审稿费哦"

2. 官网错字连篇,编辑部地址在居民楼

3. 年发文量超过2000篇的"巨无霸"

4. 明明国内办的期刊硬装洋牌子

5. 版面费高得离谱(超过1.5万/篇要警惕)

四、“防坑”实操秘诀

1. 投稿前先查"中国学术期刊黑名单查询系统"

2. 优先选择有CN刊号+核心期刊目录的

3. 上知网查期刊往期文章质量

4. 找导师帮忙把关(导师一句话顶查三天资料)

5. 记住"三不投"原则,不投收费过高的、不投审稿太快的(3天就录用的必有鬼)、不投领域不符的

我强调一点,现在有些"山寨期刊"会仿冒正规期刊名字,比如把《教育研究》改成《新教育研究》,这种李鬼期刊最坑人。投稿前一定要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查备案信息。

说一千,道一万给研友们儿支个招,与其冒险发水刊,不如老老实实发北核、南核或者SCI/SSCI的正规期刊。虽然周期长点,但申博认这个。实在时间紧张,发个省部级认定的优秀期刊也比踩雷强。记住,学术道路没有捷径,稳扎稳打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