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收到不少工程师朋友的咨询,"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这个免联考的在职硕士,到底值不值得花时间读?"作为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多年的从业者,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个事。
先说最实在的,这个项目的三大优势,
1. 真免考试入学,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凭工作经历和学术背景就能申请,这对工作十年的技术骨干简直是福音。我们单位张工去年刚拿到学位,他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跟应届生拼笔试。
2. 航天特色课程,数字航天系统工程、高精度导航这些课,你在普通高校根本学不到。去年他们有个课题直接对接某型号卫星项目,这种实战机会花钱都买不到。
3. 双证保障,虽然是非全,但学位证和全日制完全一样,毕业证会标注学习方式。去年我们招标时看到三家竞标单位的技术负责人都有这个学位。
但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必须修满32学分,包含6门核心专业课
论文要求紧扣航天实际项目,去年有学员因选题太宽泛被要求重写
周末面授+航天云课堂结合,异地工作的要协调好时间
建议这三类人重点考虑,
1. 在航天系院所工作5年以上的技术中坚
2. 想转管理岗的研发工程师
3. 从事军工配套的民营企业技术主管
学费方面,整个项目大约8-10万(分两期缴纳),比MBA便宜但专业性强。建议优先选导弹制导或空间信息技术方向,这两个领域人才缺口最大。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Q,没有航天工作背景能报吗?
A,可以,但需要提供相关科研项目证明
Q,论文答辩难不难?
A,去年通过率87%,关键要结合工作实际
Q,证书能否用于职称评定?
A,与全日制硕士同等效力,但具体要看单位政策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在职硕士最新招生条件盘懂
如果你对航天领域感兴趣,又想在工作之余提升学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在职硕士项目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二院更新了在职硕士的招生政策,不少朋友关心具体条件和要求。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聊一聊,帮你理清楚关键信息。
一、谁能报名?看准这些硬性条件
1. 学历和工作年限
想报名的朋友,首先得满足学历要求,必须是本科毕业,且拿到学士学位。如果是普通本科毕业,一般要求工作满3年;如果本科是“双一流”高校或相关专业背景(比如航空航天、自动化、电子信息等),部分方向可放宽到2年。
2. 工作单位要求
二院的在职硕士主要面向航天系统内员工,或与航天领域合作紧密的企业、科研院所人员。如果你在民营企业从事航天相关技术工作,需要单位出具推荐信,说明岗位与培养方向的相关性。
3. 年龄限制
原则上要求年龄不超过40周岁。但如果技术能力突出,或承担过重要项目,经单位推荐可适当放宽。
二、招哪些专业?对口很重要
2024年的招生专业主要围绕航天核心技术,包括,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制
电子信息工程(侧重卫星通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方向)
特别注意,每个专业名额有限,且对本科专业有明确限制。比如报“飞行器设计”的,本科必须是力学、机械、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跨专业申请需要额外提交技术成果证明。
三、怎么上课?时间安排灵活吗?
在职硕士的学习方式以“周末授课+项目实践”为主。
上课地点,北京海淀校区(主校区)、南京分院(长三角地区学员可选)。
课程时间,每月集中两个周末上课,避开节假日。
实操部分,必须参与二院合作的科研项目,比如卫星测控、型号研制等,实践时长累计不少于6个月。
很多学员反馈,课程安排比较人性化,但实验和项目任务较重,适合能协调好工作和学习时间的人。
四、报名要准备哪些材料?
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还需要重点准备,
1. 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加盖公章,注明工作岗位和参与过的项目。
2. 两封推荐信,一封来自本单位领导,另一封可由合作单位或行业内专家撰写。
3. 技术成果证明,比如专利、获奖证书、参与过的项目报告(涉密内容需脱密处理)。
4. 体检报告,航天行业对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需提供三甲医院的体检证明。
五、费用和奖学金
学费按学年收取,每年3.8万元,学制2.5年。如果是航天系统内部员工,部分单位可报销50%-70%学费。
奖学金方面,二院设立了“科研创新奖”和“实践贡献奖”,获奖比例约15%,奖金5000-1万元不等。
六、常见问题答疑
1. “非全日制”学历认可度如何?
二院的在职硕士毕业证和全日制一样标注“硕士研究生”,学位证无区别。在航天系统内认可度高,跳槽或评职称均有效。
2. 考试难度大吗?
入学考试包括“专业笔试+综合面试”,笔试侧重基础理论,面试会问实际工作案例。历年通过率约30%,建议提前复习工程数学、专业核心课程。
3. 能转全日制吗?
原则上不允许,但如果导师同意且课题需要,可申请延长在校时间,转为全日制培养模式。
如果看完还有疑问,可以直接拨打二院招生办电话010-XXXXXXX,工作人员态度挺耐心,记得上班时间咨询哦!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