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职朋友都在问,"非全日制研究生预报名入口到底在哪儿?"今天手把手教大家操作。首先要记住,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都在同一个地方——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简称研招网)。这个网站是教育部唯一指定的报名平台,千万别点进山寨网站。
具体操作分三步走,
1. 9月24日-27日期间,用学信网账号登录研招网
2. 点击"统考网报"进入报名系统
3. 选择"非全日制"报考类型(注意,这里要和"同等学力申硕"区分开)
别忘了在职考生几个关键点,
① 定向就业必须选"是",要和单位签培养协议
② 报考点要选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
③ 提前准备好学历证书编号(学信网可查)
④ 非全和同等学力申硕是不同通道,别搞混了
很多同学纠结要不要预报名,建议能报就报!去年有考生等到正式报名才发现考点已满,只能跨市考试。预报名成功后,10月份正式报名时还能修改信息,相当于多一次核对机会。
关于免联考项目要特别注意,研招网报名的都是要参加统考的双证项目,真正免联考的中外合作项目不需要在这里报名。现在很多机构打着"免联考"旗号招生,一定要先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确认资质。
学姐提醒,报名时遇到系统卡顿别着急,避开早上9点和晚上7点高峰期。建议提前把个人资料整理成文档,直接复制粘贴能节省时间。报名成功后记得保存好报名号,现场确认和考试都要用到的。
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费要多少钱?
一、报名费到底怎么算?
报名费不是全国统一价,而是按省份和报考科目定的。比如,
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报名费一般在150元/科左右。考两门专业课的话,总费用大概300元。
广东、江苏等地,报名费大多按每科40-80元收,两门课差不多160元上下。
偏远省份像甘肃、青海,整体收费会更低,有些地方两门课总共不到200元。
举个实在例子,2023年某985高校的管理类联考,北京考生交了250元,河南考生只交了180元。
二、不同学校收费有差异
就算在同一个省,不同学校也可能有差别,
1. 985/211高校,报名费普遍偏高,比如某重点大学的教育硕士收380元,比同省普通院校贵50元左右。
2. 地方院校,收费更亲民,像某二线城市的师范类院校,教育硕士报名费只要220元。
3. 特殊专业,艺术类、医学类专业可能额外收材料审核费,比如某美院加收100元作品评审费。
小提醒,别光盯着报名费,复试阶段的体检费、材料费也得提前问清楚,有些学校这些杂项加起来能到500元。
三、交钱要注意这些细节
1. 网上支付最保险,现在90%的学校都走研招网在线支付,支持支付宝、微信和银联。千万别拖到对了一天缴费,系统卡顿可能错过报名。
2. 收据别乱丢,支付成功后截图保存订单号,有些学校复试时要核对缴费记录。
3. 退费政策,报名费一般是不退的,除非遇到考点取消等特殊情况。比如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允许延期考试,但不退钱。
去年有个朋友报了名没去考试,500块直接打水漂,心疼了好一阵子。
四、怎么省这笔钱?
1. 早做决定别反复,有些考生在报名截止前改志愿,结果重复缴费。比如从A校换到B校,两个学校的钱都得交。
2. 关注优惠政策,西部计划、退伍士兵等特定人群可能有减免,某高校去年给扶贫地区考生打了5折。
3. 选对报考点,在户籍所在地考试比跨省报考更划算,比如河南考生在本地考比去北京省下近百元路费。
说白了,报名费只是读研成本里的零头。真正的大头是学费(一般2万-10万/年)、教材费、交通住宿费。但该花的钱不能省,毕竟学历投资看的是长期回报。报名前多上学校官网查最新通知,或者直接打招生办电话确认,比道听途说靠谱多了。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