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非全日制金融硕士的热度持续攀升,但很多在职人员踩了坑才明白,这压根不是交钱就能拿证的事儿。去年一同事报了某985院校的非全金融班,结果发现每周要上3次直播课,还要完成定量案例分析,最终因为工作频繁出差被迫休学,白搭了5万学费。
哪些人真的不适合读非全金融硕士?根据最新录取数据和学员反馈,这5类人要特别注意,
1. 年收入低于15万的上班族(学费普遍在8-25万/2年)
2. 经常加班的互联网从业者(每周需保证20小时学习)
3. 想转行进投行的非科班生(部分券商明确要求全日制)
4. 数学基础薄弱的大龄考生(核心课含高级计量经济学)
5. 单位不签定向培养协议的在编人员(影响毕业派遣)
我强调一点2025级考生,教育部新规要求非全硕士必须参加全国统考,某几所院校还在宣传"免联考入学",这种擦边球项目毕业后学位网根本查不到。建议优先选择有银行、券商定向合作的高校,像对外经贸大学非全班,去年38%学员通过内部推荐进入金融机构。
非全金融硕士学费一览表
一、各地高校学费大盘点
1. 北京地区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非全项目,两年下来大概30万出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便宜些,两年25万左右。央财和对外经贸这类财经类强校,学费基本在15万-18万区间,适合预算有限但想拿名校学历的朋友。
2. 上海滩行情
复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这两年涨得猛,现在要36万;高金(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更贵,逼近40万大关。想实惠点的可以看看上海大学,12万就能搞定,师资也不差。
3. 广东地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这两年调到22万了,暨南大学倒是稳定,维持在16万上下。深圳大学的非全项目性价比高,10万以内能读完,特别适合本地工作的上班族。
4. 其他热门城市
西南财经大学13万,武汉大学18万,南开大学20万,浙大25万。东北地区的学校普遍更实惠,比如辽宁大学8万,吉林大学9万,特别适合北方考生。
二、学费高低看什么门道
城市地段值钱,北上广深的学费普遍比二线城市贵20%-40%,毕竟学校运营成本高,师资和实习资源也确实更优质。
学校招牌溢价,985/211院校比普通高校贵5-10万很正常,但企业认可度也更高。
课程含金量,有的项目包含海外交流模块,或者请华尔街大佬讲课,这类特色课程多的学费自然水涨船高。
学制长短,2年制普遍比2.5年制总费用低,但平均到每学期的压力更大。
三、怎么选不吃亏
1. 算好经济账,别光看学费数字,把交通费、住宿费这些隐性成本加上。比如跨省读书每周往返,两年下来可能多花3-5万。
2. 盯紧奖学金,很多学校对非全学生也有奖励政策,像中科大就给行业前十企业员工减免20%学费。
3. 资源匹配度,打算在长三角发展的,宁可多花点钱读上海院校,当地校友资源和校招机会绝对值回票价。
4. 看课程时间,有的学校周末上课,有的集中寒暑假授课,结合自己的工作强度选,别到时候交了钱却腾不出时间上课。
学姐提醒大家,今年不少学校学费又涨了5%-10%,比如人大汉青研究院从22万调到24万。打算报考的趁早准备材料,很多院校的提前批申请能锁定当年学费标准,就算明年涨价也不受影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