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工科朋友的咨询,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我在工厂干了七八年,现在评职称需要硕士学历,有没有不用辞职就能读的机械专业硕士?"今天就跟童鞋们儿唠唠这个事。
先说重点,目前有三种方式最适合在职人员,
1. 同等学力申硕,华北理工、武汉科技等院校开设机械工程专业,先入学后考试,学费3-5万
2. 非全日制硕士,武科大、江苏大学有招机械工程,周末上课,学费4-8万
3. 中外合作办学,比如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免联考,学费12万左右
这里有个关键点要提醒大家,今年很多院校调整了招生政策。比如武汉科技大学新增了《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特别适合在制造业做自动化的朋友;江苏大学开始要求提供3年以上工作证明,这在往年是没有的。
特别要注意的是,选择同等学力申硕要认准学位网备案的项目。去年就有学员踩坑,报了某机构的"速成班",对了发现证书根本不能认证。建议直接联系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咨询,别通过中介机构。
关于论文答辩,给大家支个招,选题尽量结合工作实际。比如有个在汽车厂做质检的学员,就以《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门装配检测系统》为题,数据好收集,答辩时也说得清楚,说一千,道一万顺利通过。
费用方面要准备充分,除了学费,还有教材费、答辩费、异地考试的路费住宿费。建议提前做好预算,像武科大的非全硕士,两年下来总花费大概要准备7-8万。
学姐提醒三点,第一避开野鸡大学,第二注意报名时间(同等学力春秋两季招生,非全硕士每年10月报名),第三准备好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只要这几点做到位,拿证基本没问题。
机械硕士学费10万和3万的区别在哪?
首先得看学校性质
公立大学和私立院校完全是两个路数。像985/211这类公办高校,国家补贴力度大,很多机械硕士专业学费基本在8000-1.5万/年。但如果是中外合办或者民办院校,学费直接翻几倍太正常。比如某理工类民办院校的智能机械方向,光学费就收8万/年,还不算住宿和实验耗材费。
地区消费水平拉差距
北上广深的学校普遍比二三线贵30%以上。有个在深圳读机械硕士的同学算过账,学校每年收3万学费,但租房每月2500,食堂吃顿饭15块起步,加上往返高铁票,一年硬开销直奔7万。反观中西部某省会大学,学费2.8万/年,住学校宿舍一年才1200,校门口6块钱能吃饱,整体花费直接砍半。
师资和硬件才是重头戏
高价学费的学校往往舍得砸钱,
实验室里摆着百万级别的五轴加工中心
校企合作项目直接对接汽车大厂
导师团队里有拿过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大牛
而普通院校可能还在用十年前的老式机床,校企合作多是本地小厂。某3万学费院校的学生吐槽,"做毕设时想用激光切割机,结果全校就两台,预约排队排到怀疑人生。"
隐形福利不能不算
高价学费的学校经常打包卖资源,
1. 必考的SolidWorks认证培训(市场价4000+)
2. 德语/日语等小语种课程(工科生进外企刚需)
3. 保底3次名企实习机会
普通院校这些都得自己额外掏钱报班。去年有统计显示,机械硕士在读期间的平均附加投入,高价院校比普通院校少花1.2-1.8万。
就业渠道差异明显
10万档的学校招聘会能见到特斯拉、大疆这些名企,3万档的以本地制造企业为主。不过也有例外情况,东北某双非院校虽然学费低,但靠着老牌机械专业的口碑,每年三一重工都来定点招人。所以关键要看学校在行业里的认可度,不是单纯比学费数字。
给准备报考的同学提个醒
家里条件一般的,建议选行业认可度高的公立院校,把省下的学费拿去考含金量高的证书;经济宽裕的可以考虑高学费但资源密集的学校,特别是那些和车企、机器人公司有联合培养项目的。记住,没有值不值,只有合不合适——有人花10万买到了行业人脉,有人花3万照样进了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关键得摸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别光看学费后面的零有多少个。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