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想读艺术硕士的在职党注意了!不少同行问“边工作边读研到底靠不靠谱”,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这事儿。先划重点,现在国内有30多所高校开在职艺术硕士,学费从3万到15万不等,像XX美院、XX师范这类双非院校反而性价比更高。
报名条件其实没想象中复杂,本科毕业满2年就能报,专科要加试两门专业课。这里有个坑要注意,有些学校要求提交作品集,千万别拿工作项目凑数,得专门准备3-5个完整创作。去年我邻居老李就栽在这,后来找了美院老师辅导才过关。
上课方式现在越来越灵活,95%的学校都支持周末班+寒暑假集中授课。特别提一嘴XX大学的直播课,他们的线上系统能实时改画,跟面授差别不大。考试这块,英语政治确实要考,但艺术类分数线比普通硕士低20分左右,专业考试反而更重要——去年某985院校油画专业复试,直接让现场创作人物肖像,这可比笔试刺激多了。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证书问题。毕业拿的是双证,学位证和普通硕士一模一样,学历证会标注“非全日制”。教育部新规要求企事业单位不得歧视非全学历,国企、事业单位晋升都认这个。不过要提醒,千万别碰那些承诺“免联考”““抱过””的机构,去年曝光的XX机构就是打着这个旗号骗了上百人。
艺术硕士在职读研的真实通过率
"艺术硕士在职读研通过率到底有多少?"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数字。根据三年的数据统计,多数院校的实际录取率在30%到50%之间浮动。比如某美院的在职MFA项目,去年报考人数380人,对了发了120份录取通知。但别被这个比例吓到,实际情况得具体看三个关键原因。
首先是考试门槛。大部分学校要求专业考试和理论笔试双过线。专业创作这块,像视觉传达方向的快题设计,很多考生能拿80分以上。真正卡人的是英语和政治这些公共课,特别是工作多年的朋友,突然捡起英语单词本确实头疼。
其次是招生名额。重点美院每年在职名额基本固定在20-50人,普通综合类大学反而机会更多。有个取巧的办法是关注新开设项目的院校,比如去年某师范大学刚开的环境设计在职硕士,首年录取率直接冲到58%。
再就是个人基础。白天上班晚上备考的朋友,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用。但据我观察,真正坚持每天学2小时的人,八成都能过线。反而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哪怕基础再好也容易翻车。有个做平面设计的哥们儿,每天利用午休时间练手绘,对了专业分拿了全院前三。
备考策略方面,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三个得分点,作品集要体现工作成果,别光放学生时代的作业;专业理论多结合行业案例,改卷老师就爱看这个;英语作文背模板真的管用,去年有个考生就用现成模板拿了23分(满分30)。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实在话,在职读研这事儿没有想象中难,关键看决心和准备。提前半年开始规划,把历年真题吃透,多向在读学长取经,上岸几率能翻倍。特别是工作满5年以上的,很多院校还有政策倾斜,这点很多人不知道。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