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想报北电在职研究生的朋友,最关心三个问题,"我符不符合条件?怎么报名最省事儿?毕业证和全日制有啥区别?"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
首先说硬性门槛。北电要求本科毕业满三年且有学士学位,重点来了——影视相关从业者优先。去年有个做婚庆摄影的朋友,拿着拍过200+场婚礼的作品集去报名,材料初审直接过了。但如果是完全跨行业的,建议先修个影视类继续教育课程。
报名流程分四步走,3月官网注册→4月交纸质材料→5月现场确认→7月查录取。特别注意要交"专业实践证明",比如参与过剧组工作、有署名作品、甚至抖音10w粉账号都可以算。去年有人交了自己运营的影视解说号数据,审核老师当场夸"这学生有网感"。
上课安排是周末+寒暑假集中授课,最实用的课程当属"影视项目案例分析"。上周刚结课的班级,老师带着拆解了《封神》的制片流程,学员直接拿着课件去谈成了两个网大项目。
关于证书含金量,毕业拿的是学术型硕士学位证,和全日制硕士的证书编号规则完全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证书上不体现学习方式,但学位网查到的信息会标注"非全日制攻读"。
常见问题里被问最多的就是"要不要找导师"。建议确定研究方向后就主动联系,特别是导演系、摄影系的导师,手头都有实战项目。去年动画学院的学员跟着导师做冬奥宣传片,对了片尾字幕都有署名。
北电在职研究生学费贵吗?最新明细表
话不多说,确实不便宜,但贵不贵得看个人情况
根据北电官网公布的2024年招生简章,在职研究生学费大致在3.8万到8.5万元之间,不同专业差距挺大。比如,
导演系,两年制,总费用约6.2万元
表演学院,三年制,总费用约8.5万元
影视技术系,两年半学制,总费用5.8万元
对比普通高校的在职硕士(一般2万-4万/全程),北电的学费确实高出不少。但话说回来,艺术类院校本身培养成本高,设备、师资、实践资源都是硬投入。
学费到底花哪儿了?
很多人觉得“学费贵就是坑钱”,其实不完全对。北电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里,有几块成本是实打实的,
1. 师资费用,授课老师不少是行业大咖,比如导演系的导师很多参与过院线电影项目。
2. 设备场地,摄影棚、剪辑室、放映厅这些专业场地,日常维护成本高。
3. 行业资源,剧组实习、电影节活动这些隐形福利,普通学校很难匹配。
举个真实例子,去年表演系的学生跟着导师参与某网剧拍摄,直接接触选角导演,这种机会换算成“资源费”可不止学费那点钱。
2024年各专业学费明细表
院系名称 | 学制 | 总费用(万元) | |
---|---|---|---|
导演系 | 2年 | 6.2 | |
表演学院 | 3年 | 8.5 | |
文学系 | 2.5年 | 5.0 | |
摄影系 | 2年 | 7.8 | |
影视技术系 | 2.5年 | 5.8 | |
声音学院 | 2年 | 6.0 |
⚠️注意,以上费用不含住宿费、材料费(比如摄影系的胶片成本),部分专业外出采风还要自掏腰包。
值不值?关键看你要什么
如果冲着“混个文凭”,这个学费确实肉疼。但要是想实打实学东西、攒人脉,这里有几个实在话,
圈内认可度高,很多剧组招聘直接写“北电相关专业优先”。
同学资源特殊,你的同班同学可能是现役编剧、独立导演,这种圈子花钱都难进。
课程接地气,不像理论型硕士,北电的课直接教怎么拍片、怎么试镜,作业就是拍短片。
有个在读的朋友跟我说,“每周导师带着拉片(分析电影),光这一项就值回票价。”
缴费方式灵活,但压力不小
学校支持分学年缴费,比如8.5万的表演专业,可以分三次交(3万+3万+2.5万)。另外,部分院系和银行合作教育分期,利息比普通贷款低些。不过建议提前规划,艺术类在职研究生通常周末上课,如果异地就读,还得算上交通、住宿的隐形开销。
对了附上2024年的官方缴费时间节点,
第一学年,录取后1个月内缴清
第二学年,次年9月1日前
第三学年(如适用),第三年9月1日前
要是手头紧,建议早做打算,比如提前半年开始存钱,或者接点行业相关的兼职项目。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