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打听"两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姐妹身边就有四五个同事在咨询,但问了一圈发现,很多信息都不靠谱。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实在的,特别是2024年想报名的朋友可得仔细看。

先说两年制的优势。一是时间成本低,普通非全要3年,这种两年就能拿证;二是课程安排紧凑,适合想快速提升学历的朋友。但注意不是所有专业都开两年制,目前主要集中在MBA、MPA、教育管理这几个方向。

选学校要看三个重点,

1. 看招生简章里的"基本学制"字样,有的学校写着弹性学制2-3年,这种实际可能要读满3年

2. 查清楚授课方式,疫情后很多学校保留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3. 重点看毕业要求,有些院校要求发表论文,这个最耗时间

这里推荐几所性价比高的学校,

湖北大学的教育管理(周末上课+寒暑假集中授课)

山东财经大学的MBA(每月集中4天授课)

河北经贸大学的MPA(全程线上+暑假面授)

需要特别注意的坑,

1. 免联考项目要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确认学历可认证

2. 同等学力申硕拿的是单证,和统招双证有本质区别

3. 今年新增了思政课线上考试规定,部分院校执行不严格可能影响毕业

学费方面,两年制普遍在3-8万区间。有个朋友去年报了某211大学的项目管理专业,两年总共5.2万,每周六上课,今年已经进入论文阶段了。他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课程,而是协调工作和学习时间。

学姐提醒,2024年招生有个新变化——部分院校开始要求提前提交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建议9月份预报名前就跟单位沟通好,别等到现场确认时抓瞎。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新数据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一览表,最新数据

一、学费到底贵不贵?分专业看

非全的学费,说白了就是“丰俭由人”。热门专业和普通专业的价格差,能差出一辆小汽车的钱。

1. MBA/MPA等管理类,依然是“学费天花板”。一线城市985/211高校的MBA,普遍在15万-30万之间,个别顶尖院校甚至超过40万。比如北京某Top3高校的2024级MBA学费直接涨到36.8万,比去年高了近3万。

2. 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相对亲民。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硕士,学费一般在3万-6万全程;理工科的非全工程硕士,多数在4万-8万区间,比如武汉某985高校的软件工程硕士,2024年学费定为4.5万。

3. 法律、金融等专硕,中等偏上。五院四系的法律硕士(非法学)非全学费约6万-10万;上海某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非全,2024年学费涨到12.8万。

二、地区差异,北上广vs二三线

地理位置直接挂钩学费高低。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城市能差出好几万,

北京、上海、深圳,高校学费普遍比外地高20%-30%。例如某211高校的MPAcc(会计专硕),北京校区非全学费13万,异地办学点可能只要9万。

新一线城市(杭州、成都、武汉等),性价比突出。比如浙江某双一流高校的电子信息硕士非全,全程学费3.8万,还支持分学年缴纳。

东北、中西部地区,常有“隐藏优惠”。比如吉林某985高校的教育管理硕士,学费2.8万全程,还提供校内宿舍(一年1200元),对预算紧张的人特别友好。

三、这些钱都花在哪儿了?

别光看学费数字,还得搞明白费用构成,

必缴部分,学费本身、论文答辩费(通常5000-1万)、教材资料费(1000-3000元)。

可能产生的额外开销,周末上课的交通住宿费(异地学生尤其要注意)、小组作业的聚餐费、某些专业的实验器材押金。

别上当提示,个别学校会把“企业实践费”“名师讲座费”单独列支,报名前一定要问清学费是否全包。

四、怎么省钱?试试这些路子

1. 奖学金,别以为非全没有!部分高校设置“新生奖学金”,比如初试分数排名前10%的奖励5000-1万;

2. 助学贷款,商业银行有针对非全的学历贷,年利率约4%-5%,比信用卡分期划算;

3. 单位报销,国企、事业单位、大型民企常有教育资助政策,最高能覆盖80%学费,但可能需要签服务协议;

4. 分段缴费,超过8万的学费,尽量选按学年缴费,别一次性掏空钱包。

五、2024年新变化

今年不少高校悄悄调整了政策,

涨价预警,约60%的985院校非全学费上涨,平均涨幅8%,尤其是经管类、医学类专业;

缴费方式灵活,更多学校支持“信用卡分期免息”,比如复旦某专业支持6期免手续费;

补贴试点,江苏、广东部分高校联合地方政府,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紧缺专业非全学生,提供每年5000元定向补贴。

学姐提醒大家,选非全别光图便宜,得看学校有没有派遣证(影响考编)、能不能用研究生学历积分落户。比如深圳某高校的非全硕士,明确注明“不提供派遣证”,这种就得慎重考虑。

(注,文中涉及具体院校的学费数据仅供参考,实际以各校2024年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