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同等学力申硕读在职研究生,但网上信息太乱,到底怎么选才靠谱?"作为“老江湖”,今天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一、免联考≠随便进

千万别被"免联考"仨字忽悠了!虽然不用参加12月统考,但各校自主招生都有隐形门槛。比如某985高校要求本科毕业满3年+单位推荐信,某财经类院校要求英语四级425分以上。建议直接打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电话问清条件,别白忙活。

二、学费差异藏玄机

同等学力申硕学费从2万到8万不等,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像北京某高校学费3.2万,但要求论文阶段另付指导费8000元;上海某校学费5万却包含所有费用。记住要问清是否包含,教材费、答辩费、导师指导费,最好要纸质收费明细单。

三、选校三看原则

1. 看授位证,必须是学信网可查的学术型硕士学位

2. 看上课方式,疫情期间很多学校保留线上+线下双模式

3. 看通过率,重点问清全国统考通过率(单科通过率≠最终拿证率)

有个真实案例,我同事一姐妹去年报的某校,宣传"“抱过”班"收6万,结果发现统考辅导根本没针对性,现在还在补考英语。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别信口头承诺。

学姐提醒,2024年新增了6所同等学力申硕院校,但有两所因师资问题被黄牌警告。建议优先选择开设专业5年以上的老牌院校,比如xx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连续8年申硕通过率保持在75%以上。

相关阅读推荐,《在职研究生学费暗藏的3个坑,报班前一定要知道》

在职研究生学费暗藏的3个坑,报班前一定要知道

在职研究生学费暗藏的3个坑,报班前一定要知道

一、学费真的“一口价”吗?别被低价宣传忽悠了

很多机构喜欢用“超低学费”当噱头,比如标价3万/年,看着挺划算。但等你签完合同才发现,后续还有一堆“隐藏消费”,

教材费、资料费另算,一学期收你两三千,说是“内部资料”,结果就是网上能买到的普通教材;

实践课、活动费,企业参访、专家讲座单独收费,不交钱就不能修学分;

毕业论文指导费,临近毕业突然要收8000元“导师费”,不交不给答辩。

“防坑”技巧,直接问清楚“学费是否包含所有费用”,要求对方白纸黑字写进合同。尤其要确认论文辅导、考试费、补考费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项目。

二、分期付款是福利还是套路?小心“免息”变“高息”

现在很多机构推出“学费分期”,号称0利息0手续费。但实际操作中,你可能遇到这些情况,

1. 第三方贷款平台藏猫腻,说是免息,结果平台偷偷收“服务费”,算下来比银行利息还高;

2. 中途退学照样还贷,哪怕你因为工作调动停学,分期贷款还得按月还,否则影响征信;

3. 首付低但尾款高,前半年每月还1000元,后期突然涨到3000元,理由是“课程进阶费用”。

真实案例,朋友一朋友去年报了个管理学硕士,分12期付5万学费,结果第二个月就被扣了“分期服务费”,一年下来多花了6000多块。

三、退费难如登天?这些文字游戏要看懂

报名时销售满口答应“不满意随时退”,真要退费时才发现合同里全是坑,

“开课前可退”≠“随时退”,有的机构把“开课时间”定在缴费第二天,你压根来不及反悔;

扣费比例离谱,哪怕只上了一节课,也要扣30%“注册费”+20%“资源占用费”;

拖延战术拖到你放弃,提交退费申请后,对方用“领导审批”“财务流程”搪塞,拖三五个月是常事。

关键一招,签合同前重点看“退费条款”,把“退费比例”“到账时间”全部写清楚,录音保存销售承诺。如果对方含糊其辞,直接换一家!

报在职研究生本是为了长远发展,千万别因为学费的坑反而添堵。交钱之前,记得多问、多看、多比较,别让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