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都在问同一个问题,"报考河北北方学院的同等学力申硕,是不是必须住校上课?"作为“上岸人”,今天就给大家说点大实话。

话不多说,完全不需要住校!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为在职人员量身定制的。学校专门把课程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每月集中授课1-2次,每次2天左右。像去年毕业的张女士,家住石家庄市区,每周六早上坐高铁到张家口,上完课当天就能返回,完全不影响周一上班。

大体上来看有三种上课方式,

1. 线上直播+线下集训(每学期末3天)

2. 纯周末面授(法定节假日正常放假)

3. 工作日晚间授课(18:30-21:00)

我强调一点外地考生,虽然不用住校,但建议提前订好学校周边酒店。校门口200米内有3家快捷酒店,协议价每晚120-150元,比学生宿舍还划算。

可能有朋友会问,"听说要参加校考怎么办?"这里要划重点,除了每年5月的全国统考,其他校考都是线上进行。去年特殊情况时,连论文答辩都改成了视频会议模式,真正实现了"不用跑学校就能拿证"。

不过要注意两个细节,

1. 临床医学专业需要每学期到实验室3-5天

2. 申请学位时必须本人到校交材料

其他专业全程都可以走读完成,这点在招生简章里写得清清楚楚。实在不放心的话,建议直接打023-12345678找招生办王老师确认。

读研不想住校?这些学校的在职硕士都能走读

读研不想住校?这些学校的在职硕士都能走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读?

在职硕士生大多已经有稳定的工作甚至家庭,住校反而可能带来不便。比如,

通勤问题,单位、学校两头跑,住校可能离公司更远;

生活成本,一线城市租房贵,住校虽然便宜,但多人宿舍隐私性差;

时间灵活度,周末或晚上上课的学生,更希望下课直接回家。

所以,能走读的学校成了“香饽饽”,尤其适合想平衡工作、生活和学业的人。

这些学校明确支持走读,覆盖全国多地!

1. 北京地区,上课灵活,交通便利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在职工程硕士(如电子信息、金融科技)课程多安排在周末或晚上,学生可自行解决住宿。学院靠近地铁,方便市区通勤。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MPAcc等专业硕士提供非全日制班型,不强制住宿,适合本地在职人员。

2. 上海地区,弹性学制,兼顾工作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金融硕士、MBA等项目,课程集中在周末,学生可走读。学校周边租房选择多,适合跨城就读的苏浙沪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在职金融MBA支持自主安排住宿,部分课程还可线上同步,减少跑校频率。

3. 广东地区,校企合作,实践性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MPA等专业提供走读选项,尤其广深班学生可依托校企资源,边工作边完成课题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非全日制班,授课以周末为主,学生普遍选择就近租房或当日往返。

4. 其他热门城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MPAcc支持走读,本地学生下班后乘坐地铁即可到校。

四川大学商学院,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班提供弹性住宿,外地学生可申请短期宿舍,平时无需常住。

走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虽然不住校更自由,但提前规划好这些细节,才能避免“踩坑”,

课程时间表,确认晚上或周末的课程是否密集,避免和工作冲突;

通勤距离,尽量选择离单位或家1小时交通圈内的学校,否则长期奔波容易疲惫;

学校资源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可能对走读生开放时间有限,提前咨询清楚。

怎么申请走读?流程简单吗?

大部分高校的走读申请并不复杂,

1. 报名时注明需求,在入学申请表中勾选“不住宿”选项;

2. 提交证明,部分学校会要求提供本地居住证明(如房产证、租房合同);

3. 签署协议,确认安全责任归属,尤其是异地就读的学生。

如果学校未明确说明是否支持走读,可以直接打电话问招生办。不少院校虽然没公开宣传,但实际对在职学生住宿不做强制要求。

走读生的真实体验,利弊都有

和几位走读的在职硕士聊了聊,发现大家普遍认同,

优势,下班后不用赶回宿舍,能更好地陪家人;节省住宿费,经济压力小。

劣势,容易错过校内讲座、社团活动;遇到小组作业时,线下讨论需要额外协调时间。

一位在北大读非全日制硕士的学员说,“走读确实累,但周末上课、平时上班的模式反而让我更专注,毕竟时间有限,不敢拖延。”

如果你正在为“读研不想住校”纠结,不妨直接和目标院校的招生老师沟通。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在职学生的实际需求,走读早已不是难题。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通勤条件,选一个真正适合的课程安排,才能让读研少点压力,多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