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报名即将启动,许多艺术从业者都在关注具体操作步骤。本文用大白话手把手教你完成报名,全程只需5个步骤,尤其注意第三点最容易出错。

第一步,确认报名资格

非全和在职项目要求本科毕业满2年,专科需提供作品集。今年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允许跨专业报考,但需加试两门专业课。

第二步,材料准备清单

除了常规的身份证、学历证明,今年特别要求提交3-5件原创作品(电子版需小于20M),工作证明要盖鲜章。建议提前扫描所有文件,存成PDF备用。

第三步,网报系统实操

登录中国研招网后,在"非全日制"栏目选择135100艺术硕士。特别注意,研究方向选择后不可更改,去年有考生误选美术教育方向导致复试被刷。

第四步,缴费注意事项

报名费180元支持微信/支付宝,但截止当天系统常拥堵。建议提前2天完成缴费,去年有考生因卡在说一千,道一万1小时支付失败错失机会。

第五步,现场确认变化

2025年起新增线上确认通道,需用学信网APP人脸核验。往届生注意,杭州户籍可直接确认,外地考生需提供6个月社保证明。

整个流程从10月5日持续到25日,建议错开前3天高峰期。去年有位插画师在截止前3小时发现作品集漏页,临时补传导致格式错误,最终初审未过。提前做好这5步,基本能避开90%的坑。

中国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

中国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上课方式有哪些?

一、周末面授班,适合本地或周边城市学员

这是大多数在职同学的首选方式。 课程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两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左右,中间有午休时间。比如视觉传达、国画等专业,通常每月上1-2个周末。老师会提前把一学期的课表发到班级群,方便大家提前协调工作。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和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画室、工作室的专业设备都能随时使用。有的班级还会组织周末写生,像山水专业的学生就常去西湖周边采风。不过要注意,如果遇到法定节假日调休,课程可能会顺延或补课。

二、寒暑假集中授课,外地学员的福音

针对离杭州较远的同学,像服装设计、建筑艺术学院的部分专业,会采用寒暑假集训模式。每年7-8月、1-2月各安排15-20天的密集型课程,把理论课、实践课集中完成。

比如2023年雕塑专业暑期班,连续三周每天上午理论讲座,下午在象山校区的雕塑工坊实操,晚上还有小组创作讨论。这种模式节奏紧凑,适合能集中休假的同学,很多同学会提前和单位协调年假。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灵活度更高

两年新增的"线上+线下"组合模式特别受欢迎。像艺术理论、美术教育这类专业,70%的理论课通过直播平台完成,剩余30%的实践课安排在周末或小长假。

具体怎么操作呢?举个例子,

每周三晚7点有2小时直播课(支持回放)

每月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周末到校参加 workshop

期末创作周需要连续5天到校完成

这种方式还能跨校区选课,上海设计学院的同学也能听到南山校区名师的直播课。不过要注意,网络课程需要自觉性,建议和同学组队互相监督。

四、个性化授课安排

部分导师会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授课形式,

1. 项目制学习,参与导师的实际项目代替部分课程,比如城市景观设计专业跟着导师做亚运会场馆项目

2. 夜间课程,个别工作室晚上6:30-9:00开设选修课

3. 游学写生,每年春秋两季有5-7天的外地考察,去年书法专业去了绍兴兰亭

4. 弹性考勤,因工作出差可申请视频同步上课,但每学期不超过3次

五、你必须知道的细节

1. 多数专业要求到课率不低于80%,请假需提前在教务系统报备

2. 实践类课程必须到校,比如版画工作室的铜版画制作

3. 毕业创作期间需要全天在校,一般安排在说一千,道一万学期

4. 图书馆、实验室周末也开放,课后可以继续做课题

常见问题答疑

Q,网络授课会影响毕业证书吗?

A,不会!毕业证上不显示授课方式,只要修满学分即可。

Q,工作忙经常加班怎么办?

A,建议选混合制班级,部分课程可看录播,但需在48小时内补交课堂笔记。

Q,外地同学住宿如何解决?

A,学校提供协议价酒店,比如象山校区旁的快捷酒店,月租约1500-2000元。

Q,遇到重要项目需要停课怎么办?

A,可申请保留学籍1年,复课后延续之前的学分。

中国美术学院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充分考虑到了职场人士的需求,无论你是在杭州本地还是外地工作,总有一种上课方式能让你既保住饭碗又不耽误学习。具体到每个专业可能有细微差别,建议直接咨询招生办老师获取最新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