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在职朋友的私信,"中山大学那个免联考的在职研究生,读出来单位真的认吗?"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唠唠这个事。
废话不多说,中山大学的同等学力申硕学位,学信网可查,国家100%承认!但注意是单证(只有学位证),跟全日制双证有本质区别。适合这三类人,①事业单位评职称急需硕士学位的 ②想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企业中层 ③单纯想拿985名校背景镀金的。
这里有个关键细节,从2023年开始,中山大学要求必须完成16门专业课考试+全国统考两门合格+论文答辩才能拿证。特别是英语统考,去年通过率只有62%,比前年降了8个百分点。不过好在有5次考试机会,很多老师傅都是考到第3年才过关。
费用方面分三块,前期课程费4.8万(可分两期)+统考每科100元+论文指导1.2万。建议准备6万预算比较稳妥。有个在银行工作的学员跟我算过账,他周末上课,两年打车费都花了小8000,这些隐形成本要考虑进去。
社会上认可度分情况看,体制内单位完全认可,去年有个学员就是用这个学位评上了副高;但私企HR更看重学历证,有个做互联网运营的学员反馈,跳槽时确实有公司不认单证。所以关键看你的使用场景。
学姐提醒三点,①明年开始新增思政必修课 ②论文查重要求从20%降到15% ③外地学员可以申请线上课,但每月得来广州面授1次。建议趁现在政策宽松期抓紧报名,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改要求呢?
中山大学同等学力申硕通过率怎么样?
一、通过率的大致情况
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知名的“双一流”高校,同等学力申硕的通过率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上水平。根据近几年学员的反馈和部分公开数据,整体申硕考试的通过率在60%-70%之间。这个数据看起来不算特别高,但要注意的是,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先入学后考试”的模式,学员有2-3年的课程学习期,充分准备后再参加全国统考,实际通过率会比一次性考试更有保障。
另外,不同专业的通过率会有差异。比如管理学、教育学这类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学校通常配备更强的师资,课程辅导也更系统,学员的通过率往往更高;而医学、工学等对专业基础要求较高的学科,可能需要学员投入更多精力复习。
二、为什么有人觉得“难通过”?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通过率不算低,为什么网上还有人吐槽难?”其实这和考试特点有关。同等学力申硕的统考科目只有两门——学科综合+外语(多为英语),每科满分100分,60分及格即可。表面看难度不大,但问题在于,
1. 考试机会多≠能躺平,大部分院校会给学员4次考试机会(每年1次),但部分人因为工作忙,复习断断续续,导致多次卡在某一科上。
2. 英语是“隐形门槛”,很多在职人员英语丢得比较久,而统考英语的难度介于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之间,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要求较高,容易成为“绊脚石”。
3. 学科综合覆盖面广,比如法学专业要考民法、刑法等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临时抱佛脚很难过关。
三、中山大学的优势在哪里?
虽然考试有一定难度,但中山大学的同等学力项目本身就有一些“助攻buff”,
课程针对性高,学校的课程设置会紧扣统考大纲,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直接划重点,甚至提供历年真题明细,复习方向更明确。
考前辅导到位,部分学院会组织模拟考试或冲刺班,帮助学员查漏补缺。
学习资源丰富,像图书馆、在线论文库这些资源都对在职学员开放,写论文或备考时非常实用。
四、怎么提高自己的通过率?
如果你打算报中山大学的同等学力申硕,可以参考这几个建议,
1. 早开始学英语,每天抽20分钟背单词、做阅读,坚持半年会有明显提升。
2. 用好“分段复习”,比如第一年主攻英语,第二年集中突破学科综合,压力会小很多。
3. 别忽视课程作业,很多专业的课程成绩可以折算学分,认真完成作业既能攒学分,又能巩固知识点。
五、常见问题答疑
Q,考试有几门?能补考吗?
A,统考只有2门,单科成绩可以保留4年,比如今年英语过了,明年只考综合就行。
Q,英语大概什么水平能过?
A,掌握4000-5000词汇量,熟悉基本语法,多练真题,60分问题不大。
Q,论文答辩难不难?
A,只要选题贴合实际,按导师意见修改,通过率比统考高很多。
中山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通过率虽然不能保证“人人过”,但只要合理规划时间,用好学校资源,大多数在职学员都能顺利拿证。尤其是本校的课程质量和校友资源,对长期工作也有隐性帮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