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读?"作为“上岸人”,我个人觉得了三大避坑要点。首先得看清招生简章里的"同等学力申硕"和"免联考"区别。某高校去年就有学生把两者搞混,结果白交3万学费。其次要盯紧学费变化,像北京某211院校的教育硕士学费,两年间从4.8万涨到6.2万。对了得看课程安排,建议选有周末直播+录播回看的学校,某双一流大学的在线教学系统就特别适合上班族。
重点说说免联考项目。这类确实不用参加全国统考,但必须确认三点,学校有没有自主招生资格?毕业证书是否标"非全日制"?学信网能不能查?去年某机构打着"免试入学"旗号招生,结果发的证书根本不作数。
建议重点关注三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硕士(实践课多)、综合类大学的寒暑假集中授课项目、还有部分省属重点大学的本地化培养计划。比如XX师范大学的非全教育硕士,每月说一千,道一万一个周末上课,特别适合中小学老师。
非全日制硕士学费最新价目表
一、学费到底怎么算?别光看“表面价格”
很多人一看学校官网写的“学费8万”,就以为总共掏8万完事儿。其实这里头还有几笔账得算清楚,
报名考试费,全国统考一门150块左右,复试再交个100-300元不等(比如北大复试费100元,复旦收200元)。
教材资料费,文科专业一年800-1500元,理工科做实验的话可能得再加2000元。
杂费,学生证、保险这些零碎开支,一年300-500元跑不了。
交通住宿,周末上课的外地学生最头疼,高铁票+快捷酒店,两年下来最少多花2万块。
二、2023年各校最新学费清单(部分热门院校)
学校名称 | 专业类型 | 学费范围(全程) |
---|---|---|
法律硕士 | 9.9万 | |
清华大学 | 工程管理 | 23.8万 |
教育硕士 | 6.8万 | |
复旦大学 | 金融硕士 | 25.8万 |
新闻传播 | 12.8万 | |
浙江大学 | 计算机 | 10万 |
农业推广 | 4.5万 |
特别说明,
1. 医学类专业普遍比文理科贵20%左右,比如临床医学硕士平均12万起
2. 985高校比普通院校贵30%-50%,但部分省属重点大学正在搞补贴(例如江苏大学教育硕士全程3.6万)
三、学费贵不贵?得看这三大原因
1. 地区差异,北上广的学校普遍比二三线城市贵40%,比如同样读工商管理,上海某高校收费28万,沈阳同档次学校可能只要16万。
2. 上课方式,集中授课(每月集中4天)比周末班便宜,因为学校节省了场地使用成本。
3. 专业冷热,计算机、金融这些热门专业学费年涨10%不稀奇,冷门专业像图书情报硕士,5年内学费只涨了8000块。
四、怎么选才不吃亏?
1. 价比三家,别光盯着名校,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工程管理硕士9.8万/全程,比同类985便宜近10万。
2. 看收费明细,有的学校把论文指导费单独列出来(通常5000-8000元),签协议前一定问清楚是不是全包价。
3. 关注补贴政策,某些单位有学历补助(比如国企通常补贴学费的30%),报考前先找人事部打听清楚。
五、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Q,花十几万读非全值不值?
看专业!像法律硕士考司法考试、教育硕士评职称,这些刚性需求的肯定值。要是单纯为了混文凭,建议再想想。
Q,能分期付款吗?
现在八成学校都支持分学年缴费,比如10万的学费可以分三次交(4万+3万+3万)。手头紧的同学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最高能贷12万。
Q,会有隐藏收费吗?
正规院校都会在招生简章写明所有费用,如果遇到要收“答辩疏通费”“毕业服务费”之类的,直接打学校研招办电话核实。
学姐提醒各位,今年不少高校学费又要调整(听说某985的MPA要涨2万),打算报考的趁早做决定。学费这事儿就跟买房似的,赶早不赶晚,尤其热门专业真的是年年看涨。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