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问我,"非全读研到底要读几年?学费贵不贵?"作为“懂行的人”,今天就跟大家唠唠大实话。话不多说,非全研究生的学制普遍在2.5-4年,比全日制多半年到一年。比如北大MBA非全3年,北师大教育硕士2.5年,具体要看院校专业。
我个人觉得出三个关键点,
1. 医学类普遍偏长,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基本都要3年起
2. 寒暑假集中授课的比周末班快,像教育硕士利用假期上课,2.5年就能修完学分
3. 论文阶段别掉链子,很多同学卡在毕业论文,建议开题时就找好企业案例
学费方面差异更大,给大家列个表对比,
管理类最贵,MBA普遍15万+,清华经管要41.8万
教育类亲民,学科教学硕士3-5万就能读
工科居中,计算机硕士6-8万左右
别忘了三类人慎选,
1. 经常出差的工作,缺课超1/3会被退学
2. 经济压力大的,部分专业要一次性付清学费
3. 着急拿证的,最快要2年半,做好时间规划
去年我邻居张姐报某985的MPA,以为周末上课能兼顾,结果遇到疫情改网课,论文进度拖了半年。所以建议大家选校时重点问清楚,补课机制、论文指导频次、延毕政策这三项。
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考公务员吗?
政策允许吗?直接看官方文件
话不多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考公务员。根据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门2020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换句话说,只要岗位没明确标注“仅限全日制”,非全日制研究生就能报考。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要注意,报考公务员时,必须同时取得研究生学历证和学位证(也就是“双证”)。如果你读的是单证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或者还没毕业(比如在读期间),那暂时不符合报考条件。
非全学历会被区别对待吗?
很多人担心,“虽然政策允许,但单位会不会更偏向全日制?”这个问题得分情况看。
1. 岗位要求,如果招聘公告里写的是“研究生学历”且未注明“全日制”,那非全和全日制一视同仁。但如果岗位明确标注“全日制研究生”,那非全同学就不能报了。
2. 实际录取,大部分单位严格按照公告执行,不会额外设置门槛。但极少数单位可能在面试环节存在隐性偏好,这种情况属于个别现象,并非普遍问题。
建议报考前直接咨询招考单位,比如打电话确认,“我是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是否符合报考条件?”避免因为信息误差错失机会。
岗位选择有技巧
非全同学考公,可以重点关注两类岗位,
1. 要求“研究生学历”的岗位,这类岗位竞争相对较小,尤其是一些专业性强的部门(比如法律、经济类岗位),研究生学历能帮你筛掉部分竞争对手。
2. 基层或偏远地区岗位,如果目标是“先上岸”,这类岗位竞争压力更小,且对学历类型限制较少。
举个真实例子,2023年某省税务局招录岗位中,超过60%的岗位只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研究生岗位中近八成未限制全日制。这说明非全同学的选择空间其实不小。
特别注意这3点
1. 专业名称要一字不差,公务员考试对专业匹配度要求严格。比如你的毕业证上写的是“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而岗位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可能会被判定为不符合条件。
2. 应届生身份问题,非全研究生一般没有应届生身份(除非以全日制方式定向培养)。如果想报“限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建议先确认自己的资格。
3. 地区差异,个别省份或单位可能有特殊规定。比如某些地区选调生仅面向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前务必仔细查看当地最新公告。
写在对了
考公从来不是“学历达标就能稳赢”的事,关键还是看笔试和面试表现。非全日制同学完全不用因为学历类型自卑,把精力放在备考上才是硬道理。学姐提醒一句,每年都有考生因为没仔细看公告要求而白忙一场,大家一定要养成定期查看招考信息的习惯,尤其是报名截止前一周的更新通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