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场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从业7年的教育规划师,今天给大家详细说说最关心的费用问题。
非全读研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费+教材费+考试费。其中学费占比最大,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985院校学费普遍在6-12万/全程,211院校4-8万,普通高校3-6万。以北京地区为例,中国人民大学MBA非全项目23.8万,而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仅4.5万。
别忘了注意三大隐性支出,1.周末上课的交通住宿费,跨省就读要额外准备3-5万;2.论文指导费,部分院校收取8000-15000元;3.补考费,单科补考费多在2000元左右。
根据今年最新招生政策,推荐五所高性价比院校,
1. 山东大学(管理类硕士6.9万)
2. 云南大学(教育硕士3.8万)
3.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硕士4.2万)
4.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7.2万)
5.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5.6万)
建议选择本地高校可省住宿费,参加提前面试有机会获得奖学金。今年新政策规定,报考前要确认单位是否认可,有些事业单位仅承认双证硕士。缴费时切记索要正式发票,分期付款要签书面协议。
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第一关,入学门槛差得远
在职研究生现在都叫非全日制研究生了,得先通过12月全国统考。和应届生考全日制用同一套试卷,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一样不落,初试复试都要过五关斩六将。去年我邻居考MBA,380分才过线,比考公务员还拼。
同等学力申硕就友好多了,大专学历就能先入学听课。等修完学分再参加5月统考,而且只考外语和专业课两门。像我们单位财务主管,就是先跟班学了两年会计课程,对了才去考的试。
第二关,培养流程两码事
非全研究生必须周末/节假日到校上课,很多学校还要求修满32学分以上。我表弟读的计算机专业,每周六早上七点就得赶高铁去邻省上课,寒暑假还要做实验,三年下来瘦了十斤。
同等学力课程安排灵活得多,很多学校开通了直播课+录播课。朋友去年报的心理学专业,平时晚上看视频,月底集中两天线下讨论,连出差都能用手机刷课时。
第三关,证书含金量不同
非全毕业能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可查。虽然证书上会注明"非全日制",但去年教育部专门发文件强调,非全和全日制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我们公司去年竞聘部门主管,有个同事就是凭非全硕士证加了分。
同等学力申硕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但这个硕士学位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样,评职称、考博士都好使。我们学校教务处老师就是靠这个评上副高的,但要注意有些公务员岗位要求双证的话就不符合了。
第四关,适合人群不一样
非全适合,
需要双证落户/考编的年轻人
有时间精力备考的职场新人
想转行需要系统学习新专业的
同等学力适合,
工作忙没时间备考的骨干员工
已有本科学位想提升职称的
单纯想扩大朋友圈子资源的
去年帮我堂姐参谋时算过账,非全计算机硕士学费8万+3年时间成本,同等学力企业管理硕士总花费2万5,她对了选了后者。现在她工资没涨,但带团队明显顺手多了。
对了说个实在话,要是单位明确要求硕士学历才能晋升,建议咬牙考非全;如果已经有稳定工作,单纯想提升专业能力,同等学力更划算。关键看你自己想要什么,别光听培训机构忽悠。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