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湖南大学非全研究生到底啥时候考试?复习资料都买好了,就等官方通知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先说重点,2024年湖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时间已经确定!初试安排在12月23日-24日,复试预计在明年3月下旬。和去年相比时间基本持平,但有个新变化要特别注意——教育硕士专业课二改为全国统考,这意味着考试难度可能会有所调整。
具体时间表给大家整理好了,
网上报名,10月8日-25日(千万别拖到说一千,道一万一天)
现场确认,11月上旬(带齐身份证+学历证书)
准考证打印,考前10天
初试日期,12月23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英语;24日考专业课
这里要提醒在职备考的朋友,湖南大学非全和全日制是同一套试卷!别听信"在职考研很简单"的谣言。特别是管理类联考(MBA/MPA),虽然只考两门,但英语二难度逐年增加,去年作文平均分比前年低了8分。
常见问题集中答疑,
1. 专科能报吗?可以!但要毕业满5年
2. 上课时间怎么安排?周末班为主,部分专业有集中授课
3. 证书区别?毕业证会标注"非全日制",但学位证完全一样
4. 最新政策,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硕士点,对IT从业者是利好
备考建议,
英语差的现在就要开始背高频词汇
专业课真题至少刷3遍(官网可下载近5年真题)
提前跟单位沟通好请假事宜(初试那周最好请两天假)
说一千,道一万说句大实话,非全考研拼的就是时间管理。认识个银行柜员宝妈,每天利用午休1小时+通勤时间复习,最终考上公共管理专业。记住,坚持到考场就赢了一半考生!
非全研究生学费要涨?多所院校最新收费对比
一、热门院校学费变化一览
从2023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来看,确实有不少学校调高了非全学费。比如,
北京某985高校的管理类非全硕士,去年学费还是15.8万,今年直接涨到21.8万,涨幅接近40%;
上海某重点大学的金融专硕非全项目,学费从12万涨到16.5万,还新增了线上课程资源费;
广东某理工类高校的工程管理硕士(MEM),学费从9.8万调整为13.2万,但增加了企业实践机会。
不过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跟风涨价。比如浙江某双一流高校的教育硕士非全项目,学费维持在3.8万/年,和往年持平;西南地区某211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甚至对本地户籍学生提供10%的学费减免。
二、学费为啥“说涨就涨”?
1. 成本实打实增加,现在高校搞非全教学,得单独排课、配师资,很多还搞周末集中授课或者线上直播,人力物力投入都比以前大。
2. 非全含金量被认可,早些年有人觉得非全“水分大”,但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看实际能力,不少单位明确表示非全学历同样算数,学校自然敢定价。
3. 报的人多了资源紧俏,以某财经类院校为例,去年非全会计专硕报录比达到8:1,学校干脆用学费门槛筛掉部分考生。
三、不同地区学费差异明显
对比各地高校,经济发达地区学费普遍更高,
北上广深,管理类、金融类非全学费普遍在15万以上,个别名校突破25万;
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同类专业多在8万~15万区间,部分院校对本地企业合作员工有优惠;
中西部高校,整体学费较低,例如河南某高校的法律硕士非全全程学费4.5万,还允许分学年缴纳。
四、给打算报非全的朋友提个醒
1. 早规划早省钱,如果心仪学校还没涨价,建议趁早上车。比如某师范类院校明确2024级学费不变,但2025级可能调整。
2. 别光看学费数字,有的学校涨价同时增加了企业参访、行业导师一对一辅导,这种“加量又加价”的还算值;反过来,光涨价不升级服务的就得谨慎。
3. 多打听地方政策,像江苏、湖南等地对非全研究生有专项补贴,有些企业也会报销部分学费,这些隐性福利能减轻不少压力。
对了说句大实话,学费涨不涨,关键还得看读这个书能不能给你带来实际帮助。要是冲着混文凭去的,再便宜也是浪费钱;要是真能学到东西、扩大朋友圈子,哪怕多花几万,长远看也不亏。具体选哪家,建议大家多翻学校官网、找在读学长学姐打听,结合自己钱包和职业规划做决定。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